首页/产品中心
竺可桢全集 第7卷

  • 定价:¥100.00
  • 著者:竺可桢
  • 译者:
  • 出版社:上海科教
  • 出版日期:2006-01-01
  • ISBN:7542839934K.13
  • 版次:01版01次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页数:600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本卷收录1939—1940年的竺可桢日记。
    1939年2月4日,面对敌机侵袭的险恶形势,竺可桢对一年级新生发表题为“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的演讲,阐述校训“求是”(Faith of Truth),须“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翌日,宜山浙大校舍、学生宿舍等建筑即遭到轰炸而毁坏。竺可桢迅速向国内外通报有关情况,谴责日寇“灭绝人道,破坏文化”的罪恶行径。4月,成立迁校委员会,迁校问题成为本年工作的主题。11月,南宁失守后,浙大开始向贵州迁移。本年3月和9月,竺可桢两次赴重庆,参加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和处理气象研究所事务。3月间,至昆明参加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及院务会议。
    1940年春,浙大迁校于遵义和湄潭,一年级先在青岩而后转永兴,浙东分校在龙泉(前此于1939年10月开学)。此后,战争年代的浙江大学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10月,在校中成立史地研究部。本年3月,蔡元培去世,竺可桢赴重庆参加吊唁活动,其间出席中研院评议会,参与选举新院长。本年5月,竺可桢被聘为教育部学术审议会委员。
    竺家基本情况。1939年9月,竺可桢与陈汲订婚于嘉定,1940年3月15日在重庆举行结婚仪式。长子希文随军转战于湖南、广西前线,长女竺梅先后在宜山、重庆读中学,三子竺安先后在宜山和遵义读小学、在湄潭读中学,次女竺宁读小学。1940年12月,幼女竺松出生于遵义。
    1939年日记册,32开本,为商务印书馆印制的“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国民日记”,保存完整。元旦至1月18日的日记,原附于《竺可桢全集》“第6卷说明”所述第三本“备忘录”1938年日记之末,后誊抄于此册。1940年日记册,32开本,为香港出售的“中华民国二十九年新生活日记”,保存完整。
    1939年日记的编订工作由艾素珍负责,初稿校审为郑竺英。1940年日记的编订工作由应幼梅、丁辽生负责。卷中有数处文字涉及有关人物阴私之事,在文本转换中须隐其名(代以X号),但涉事文字全部保留以存史。
    本卷人名简释表由樊谦编制初稿,家系人物表由竺安编制。全卷内容由陈学溶校审,竺安参与校审,由樊洪业通校定稿。
    本书依“存真”宗旨,力求保存竺可桢文稿历史原貌,有关编订规则之大要,详见《日记编例》。

作者简介

  •     竺可桢(1890-1974)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他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竺可桢在开创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筹划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观测网,特别是创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开展中国高空探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了气象研究所。30年代,竺可桢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首先指出,夏季季风带来的水汽,是中国大陆上雨泽的主要来源;又指出,季风强盛时,长江流域主旱,华北主涝,季风不强时则相反。他还研究物候和天气的关系,组建中国物候观测网,注意物候知识在农业中的应用。 
      竺可桢长期搜集整理古代有关物候的文献,并依据历代物候记载,研究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其成果对气候变化研究有着重要贡献。 
      竺可桢共发表论著270余篇,属于气象方面的重要论著还有:《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流之运行》《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中国气候概论》《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竺可桢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