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中心
竺可桢全集 第5卷

  • 定价:¥100.00
  • 著者:竺可桢
  • 译者:
  • 出版社:上海科教
  • 出版日期:2006-01-01
  • ISBN:754283987XK.11
  • 版次:01版01次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页数:588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本卷收录竺可桢的外文论著59篇,其发表时间跨越58年(1916—1973)。大部分为学术著作,包括部分中文论文的英文摘要。其中,英文56篇,俄文3篇,英文论文大多为作者自撰,少数乃译自中文论文;俄文论文则由他人据作者撰写的中文稿翻译而成。英文论文中,作者1918年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HOONS OF THE FAR EAST为首次全文发表。除个别早期的英文论文未有中译文外,其余大多皆已译成中文正式发表,入编于本书1—4卷。应当指出,凡从中文著述译成外文者,作者都针对出版刊物的特点和读者对象及原文发表以后的研究进展,对文章作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因此不宜简单地看作是对原论文的翻译。有些文章,如关于二十八宿起源的论述,因应某些出版社或学术会议的要求,中、英文本都曾多次发表,而每次发表的内容往往有所变动。
    在编辑、校对方面,只对出版文字中明显的拼写、标点或语法错误予以订正,凡不影响对文义了解者则不予校正和注释。为尊重历史,地名、人名皆原文照录。引用文献与注释的格式,亦仍其旧,编者不予统一处理。地名有历史变迁,今昔地名、人名的外文名亦有差异,希读者在阅读和引用时注意查核。
    外文稿的收集、整理工作,主要由李玉海承担。有些早年发表和其他难以在国内查找的论文,委托陶为霖先生在国外搜寻而得。作者的博士论文打印稿,由施雅风先生在访美期间请美国友人帮助查到,其复印件由中国驻美大使馆转至中国科学院。英文稿的审校由竺安承担,俄文稿的审校由袁子恭承担。
    本书循“存真”宗旨,力求保存竺可桢文稿历史原貌,有关本卷编订规则之大要,详见《第5卷编例》。


作者简介

  •     竺可桢(1890-1974)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他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竺可桢在开创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筹划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观测网,特别是创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开展中国高空探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了气象研究所。30年代,竺可桢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首先指出,夏季季风带来的水汽,是中国大陆上雨泽的主要来源;又指出,季风强盛时,长江流域主旱,华北主涝,季风不强时则相反。他还研究物候和天气的关系,组建中国物候观测网,注意物候知识在农业中的应用。 
      竺可桢长期搜集整理古代有关物候的文献,并依据历代物候记载,研究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其成果对气候变化研究有着重要贡献。 
      竺可桢共发表论著270余篇,属于气象方面的重要论著还有:《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流之运行》《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中国气候概论》《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竺可桢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