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中心
竺可桢全集 第2卷

  • 定价:¥100.00
  • 著者:竺可桢
  • 译者:
  • 出版社:上海科教
  • 出版日期:2004-07-01
  • ISBN:7542834584/K.
  • 版次:一版一次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页数:697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本卷收录竺可桢1929年至1949年6月的文章、讲演词、工作报告、会议提案、咨询答问、书信、序跋、公告、启事等,凡287篇。
  1928年至1946年,竺可桢出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亲自主持在南京北极阁营建气象学研究基地,培养和凝聚了一支精干的研究队伍,办刊物,开年会,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着力推进国家气象事业建设。继地质学和生物学之后,气象学成为迅速实现本土化和体制化的代表性学科。竺可桢以其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出色的组织才能,赢得了学术界和社会的承认,他自1935年起担任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的评议员,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33年4月,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发出成立中国地理学会的倡议,学会于翌年成立。由于他在地理学教育与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与同在气象学领域一样,被尊为中国现代地理学的一代宗师。
  1936年4月,竺可桢受命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大力革除弊政,组织优秀教师队伍,实施教授治校,确立“求是”校训,注重通才教育,推动科学研究。抗战西迁中经历了遵义湄潭时期的相对稳定之后,浙江大学竟在困厄中崛起,一跃而居于全国少数著名大学之列。
  竺可桢在浙江大学和气象研究所两兼的岗位上,主要精力投于组织管理。另外,作为当世名流学者,经常应邀参加各种会议和纪念活动,形诸于文字而留下的演讲词,凸显了作为自由知识分子所尊崇的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时时处处表现出对民生疾苦、国民素质、民族命运、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深切人文关怀。
  入编本卷的文稿,有许多是从新闻报道中摘录成篇的,由编者据其内容拟设了标题,只是为了读者检阅的方便,其篇幅远不能与专题论述的文章或演讲相比。与此相类,编者为所有信函附置一内容提要的副题。有名重篇轻、大题小作之嫌者,完全是编者的责任。
  本卷文稿的普查和整理校订工作主要由李玉海承担,大部分文章请陈学溶先生校审。交出版社之前的校审定稿工作由樊洪业负责。
  本书循“存真”宗旨,力求保存竺可桢文稿历史原貌,有关编订规则之大要,详见《编例》。

作者简介

  •     竺可桢(1890-1974)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他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竺可桢在开创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筹划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观测网,特别是创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开展中国高空探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了气象研究所。30年代,竺可桢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首先指出,夏季季风带来的水汽,是中国大陆上雨泽的主要来源;又指出,季风强盛时,长江流域主旱,华北主涝,季风不强时则相反。他还研究物候和天气的关系,组建中国物候观测网,注意物候知识在农业中的应用。 
      竺可桢长期搜集整理古代有关物候的文献,并依据历代物候记载,研究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其成果对气候变化研究有着重要贡献。 
      竺可桢共发表论著270余篇,属于气象方面的重要论著还有:《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流之运行》《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中国气候概论》《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竺可桢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