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讨论的问题:
传媒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
传媒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离不开的传媒
陈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课堂调查表,如下表:
报纸
广播
电视
互联网
每天都看的人(%)
占用时间(分钟)
陈老师一边画表一边告诉大家,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举手,因为我们只是想得到一组同学们在课外接触大众传媒的数据。
科代表自告奋勇站起来帮忙点数,数学科代表从书包里拿出计数器,话音刚落就报出百分比。同学们看着统计表期待着陈老师的下文。
陈老师说“统计表上显示,同学们课外都无一例外的要接触大众传媒。那么,如果老师现在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每天接触以上传媒的首要目的是什么?"一部分同学唰地把手举起来,还有一些想了一下,也要求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得出以下数据
了解信息
学习知识
监督社会
休闲娱乐
59%
7%
2%
30%
完成了以上的调查,陈老师说:“你们列举的目的归纳起来,正是课文要向我们阐述的大众传媒的四大功能”。
学生们赶紧打开书本,翻到75-76页,有些同学就念了起来。陈老师等同学们阅读完课文后,试图让学生分析以上四大功能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想尝试
从同学们的讨论中,陈老师觉得学生对传媒及传媒四大功能的关系有了基本的认识,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媒功能,陈老师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假如你是某公司的公关部主任,你要为你的企业新近开发出来的产品进行广告宣传,请问你将会选择什么样的传媒来开展这项工作?
“在电视上卖广告”。小丁快言快语
“把产品做成小包装,派发给路人”。小伍不甘示弱
“在商店旁边的小舞台表演,吸引了观众后再展示产品”。小林不紧不慢地说
“办法真不少”!陈老师表扬大家,“但是不知道效果如何,公关主任还是不知道选择哪种办法”。
“陈老师,其实可以让我们试一试”。陈老师循着声音看是班长小魏,陈老师颇有兴趣地问“你们想怎样试”?
小魏说“老师指定一种产品,让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就知道效果如何了”。
听了小魏的建议,同学们都兴奋起来,纷纷表示愿意尝试。
同学们的想法和陈老师科组的老师想到一起了,她立即表示赞成。至于具体操作,还得在下一节课商量。
制定方案
陈老师兴冲冲地回到办公室,见着科组长吴老师,告诉她学生的想法跟我们老师不谋而合。吴老师说她班的学生和龚老师、苏老师的学生都有此反映,“看来,我们举行主题活动的时机成熟了”。吴老师看着大家说,三位老师都赞成。举行广告大赛活动的决定就定下来,第二天上午是教研活动时间,吴老师和她的同伴们一起研究了活动方案。
不同寻常的分工
看得出来学生期待着这一节课的到来。陈老师进教室,手里拿着教案,还拿着一叠纸条,同学们就盯着纸条,心里猜想着老师将会怎样用它。果然,陈老师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就举起手里的纸条说:“这里是十四个广告产品的名称,其中一个是咱们班的,现在由咱们班的班长来抽签确定我们班是做哪一个产品的广告”。
话音刚落班长小魏就冲上来了,在大家的鼓励声中他抽出的是“天宇网络”。
同学们听到这个报告都乐了,因为课代表小郑的父亲正是这个单位的领导,同学们相信会得到他的大力支持,陈老师也为这个巧遇高兴。
接下来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全班分成:广告文案组、多媒体小组、摄影小组、广告画小组、工艺组、宣传组和表演组。各小组有各自的表现手段和任务,但是在同一个时间去参观厂家是一致的。
参观完厂家后,有了第一手的资料,同学们的课余时间比往常忙碌多了。广告文案组忙着琢磨广告词;多媒体小组要设计广告软件;摄影小组忙于整理拍摄完的照片;广告画小组要绘出广告画;工艺组要制作出精美的广告礼品;表演组要用排练小品或歌舞。
广告大赛
各小组的成果陆续登台了,十四个产品的广告词是最早露脸的。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带走某某手表”。
“当爸爸醉成一团而归时,妈妈的脸上乌云密布。我多么想这个家有个晴朗的天空,于是我把某某某(药品)放进爸爸的公文包”。
“……”
经典名诗、名人大作、网络小调都成为孩子们灵感的源泉。语文组的老师担任评委,孩子们别出心裁的广告词,令语文老师惊诧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