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诺月息高达7%,炒邮崩盘导致血本无归“邮票期货”圈钱200万

上海卢工邮市上,自信的“邮市狂人”王仁亮推出一种 “邮票期货,以高达7%的月息吸引了20余名投资者将共计200万元交给他。然而,当王仁亮做庄“足球A”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崩盘后,3名投资者的10余万元血本无归,其他人也遭受巨大损失。

    “邮票期货”究竟是什么?类似的事件带给投资者哪些警示呢?

    钟先生这些天非常郁闷。原本以为“足球A”会给自己带来不菲的投资回报,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一次意想不到的大崩盘中,这种邮票的市值已经大幅缩水,而他也由此遭受了将近2万多元的损失。

    钟先生的损失缘于一个叫王仁亮的江西人。去年7月份前后,王推出一种叫“邮票期货”的投资品种,其许诺的高额回报率让钟先生心动不已,并最终与之签下一份协议,购买了“邮票期货”。

    与王仁亮签订这种协议的不止钟先生一个人。在位于卢湾区局门路上的卢工邮票市场上,还有20多个遭受了与钟先生一样情形的邮商。据上海市公安局卢湾分局的有关人士介绍,这个案子的涉案金额达200多万元,除了目前能够确定的3个人约10余万元血本无归外,由于大部分邮商手中还拥有数量不等的邮票,所以具体的损失目前尚未确定下来。

    其实王仁亮推销的所谓“邮票期货”只不过是他想出来的名称,恐怕连他自己当初都不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触犯了《刑法》第176条: 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王仁亮是何许人也?“邮票期货”又为何物?这些邮商是怎样上当受骗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

有“眼光”的邮市狂人    百度一下“王仁亮”,记者发现了很多与之相关的信息。也许此案尚未经过法院判决,所以关于王仁亮和“邮票期货”的信息倒是不多。显示得最多的是他在各种网站及报刊上写的专栏文章,如在《××金融报》发表的《〈神舟〉飞船邮票的后续题材》(2001年8月1日第五版)、2004年8月20日发表于“中国邮币卡网”网站上的《困难与曙光》等等。

    有意思的是,早在2004年4月26日,王仁亮自封“‘谣言’公司总经理”,在“爱家收藏” (www.ajsc.cn) 网站上发表自己对当时邮票市场的看法。

    那么王仁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目前他本人正在羁押中,记者便从侧面进行了解。在熟人的指点下,记者找到了江西省集邮协会常务理事王鸿新。据他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王仁亮下岗待退,此后在南昌邮票市场门口做点小买卖。经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他拿出了几百元尝试投资邮票,没有想到屡屡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炒作,赚取了七八万元,由此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也让他走上了邮市投资之路。

    在王鸿新看来,王仁亮算得上一个有眼光的人。王鸿新告诉记者,王仁亮至少看准了邮市上的十种 “黑马”邮票,如1998年的“玫瑰片”、2001“神舟”大版以及后来的“毛泽东”小版、“青铜器”等。靠他在邮市中特有的嗅觉,使得王仁亮的资产一度达到了300万元左右。

    投资成功,让王仁亮变得非常自信。王鸿新说,王仁亮第一篇关于邮市的评论还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他有时候自信得让人难以理解,明明有些看法有悖常识,但别人就是没有办法说服他。”

    经手该案件的上海市公安局卢湾分局经侦支队侦察员周东明也认为王仁亮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通过近段时间和王仁亮的接触,我们发现他真的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从他的语气中,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周东明说。

    在卢工邮市,记者走访了部分邮商,发现王仁亮在卢工邮市的名气不小。一位不愿透露具体姓名的邮商说: “他的眼光比较准,能够挖掘出一些‘黑马’,这里有一些人相信他,经常在他的建议下操作。”

    卢工邮市宣传联络主管马联泓对王仁亮没有多少好感,他说: “他这个人在市场上非常活跃,经常发表一些观点,身边也聚集了不少人。那时我们的宣传栏上,尽是他写的东西,但有些是攻击邮政总局的,弄得影响非常不好,有时候我们只好强行干预。”

“邮票期货”让人心动    “邮市狂人”王仁亮有一天异想天开地推出了“邮票期货”,它与真正的期货有什么不同呢?为了能够更加透彻了解“邮票期货”这个概念,我们先看一份王仁亮跟他人签订的协议。

    这份题为“期货协议书”的协议是记者在周东明提供的办案卷宗中看到的,写在一张比巴掌稍微大一点的纸头上。具体内容如下: 

    王仁亮购买××ד足球A”两千版一个月期货,单价: 43元。

    王仁亮将“足球A”两千版作为抵押,共四千版封存于张××处,不得开封流通。

    “足球A”跌到35元,王将补仓,不补,×××可平仓。(后略)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