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年金猴票整整翻25000倍

    沉寂9年的邮市出现复苏行情

    我国第一枚生肖票庚申猴票,面值8分,近期在邮市里的喊价是2050元,而且一票难求;1962年的梅兰芳小型张,面值3元,上周末的价格是3.7万元。一位邮币卡销售商最近笑得合不拢嘴:“五月份至今,每天光小型张就卖出几百封(每封100枚)。”

邮币卡市场打破沉静
    邮币卡市场在打破历史最长沉寂纪录9年之后,出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大涨势头。被称为“邮市风向标”的庚申年金猴票更是创出了历史新高——整整翻了25000倍,而一些相类似的邮品较底部价都有了20%的回升。寂寞了9年的局门路600号门口再次排满了密密麻麻的自行车。被一次次伤了心的人们再次对邮市的重生燃起了希望。揣着热钱的资本在邮市门口整天徘徊,寻找着进场的时机。

    从1997年到去年年末,中国邮币卡市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洞,中间经历了几次中级行情,但最终还是抵不过茫茫黑夜,又被打压了下去。那么这次在部分邮品破了历史新高之后会不会迎来真正的邮市翻身之日呢?

毁票30亿消息刺激邮市
    据悉,本轮行情始于去年年末。邮品投资市场传出了国家将陆续大规模销毁1992年至2003年库存积压总价近30亿各类邮品的消息,这是自2004年销毁编年票后又一次的大规模行动,这次销毁的除了邮票,还包括各种邮品。虽然目前邮政部门对此事还未正面给予回复,但记者从各方消息人士处得到的消息均称这次毁票势在必行。

    据邮品资深分析人士宝木介绍,国家邮政总局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刻了。这次的毁票不是国家第一次采取这样的行动,但前几次均收效甚微,那为何国家这次仍要再次大举出击呢?

    据悉,我国1985年一年发行的新邮量在1000万枚左右,1998年则增加到了一年3000万~5000万枚。盲目地增发使稳定的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邮品的囤积数量与日俱增。“邮票作为预付邮资品的使用途径越来越少——寄信少了、寄包裹不能用、商业信函不用、特快专递也不能用。消耗途径处处被堵,而发行量又不下来,邮票的市值必然大幅滑落。”卢工邮币卡交易市场的办公室主任马联鸿告诉记者。

    邮票作为收藏品的一种,是靠存世量来提升价值的,存世量越少,价格自然就越高。“比如金猴票,它是中国近代邮市上的罕见品种,一直是邮市上的‘长胜将军’,就因为它典型地体现了邮票的收藏功能,其新票的存世现不会多于50万枚,仅为发行量的1/10。正因为它的稀少,即便在前几年邮市大跌的时候它也能始终维持在1000元的价格。”马联鸿分析道:“邮票不同于股票,它的属性还是收藏品,量多了,自然只剩下跌价的命运。”

    宝木告诉记者,这次国家再一次地大规模毁票其决心看来是很坚决的,“已承诺会公布详细销毁清单,这对于投资者而言相当重要,销毁会使邮品品种出现‘重新排队’现象。”据业内人士透露,清单的公布会在今年年中,最迟不会超过下半年。到那时,毁票是否具有成效会见分晓。

【政策层面 利好催化邮市成长】
    观点一: 向好 邮币卡市场是一个受政策面影响非常大的市场,目前我国邮政体制相对落后,垄断的格局还未改变。不得不承认,解决打折票的唯一根本方法还是要靠邮政体制的改革。而目前正面临邮政系统政企分家的关键时刻——分拆成中邮集团和邮政管理局,为了能使中邮轻装上阵,必须要进行毁票等一系列措施。从去年年底开始,各项利好政策陆续出台,激起了邮市掀起新一轮高潮。

    照此估算,如果国家公布销毁清单的话,可以推断邮市在年中之前不会有巨幅回落。一方面,有政策面的支撑;另一方面,圈内外有一部分资金在等待时机入市,而公布清单的时刻便是“最佳入市时机”。

    观点二: 待看 “国家利好政策我觉得只能起催化剂的作用。9年间,国家推出过各种措施企图拉起邮市,但都无功而返。”马联鸿对此有不同看法,“现在的集邮群体已经发生了变化,不能再照搬过去的传统手段来拯救邮市了。以往的入市群体大多是集邮爱好者,而现在多是投资者,所以有很多炒买炒卖的成分在搅动这个市场。”在马联鸿看来,国家除非能同时实施一系列伤筋动骨的手段,否则难以救市。马联鸿认为,只有当邮市市场上按邮品存世量、题材、品相等收藏市场通用法则来评判价格高低的时候才是邮市真正健康反转的时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