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元以上高档车 国际接轨度>2 国产高端汽车由于缺乏竞争者,一直也处于利润的高端。
目前,几乎所有高档国产轿车均比国外价格高出一大截,甚至高出一倍多,这是单车利润最大的一块市场,当然销量不会很大。不过应当看到,这一区间国内车市中大部分车型,还有很大的调价空间。国内生产中高档轿车采取的定价策略是略低于进口同类车,所以受关税等影响较大。因此在进口轿车降低关税之后,国内生产的中高档轿车会“水落船低”,价格随之向下走,但仍然有利可图。
如作为国产的两款最新豪华轿车,奥迪A41.8T和宝马530i的国内外价格差异还是比较悬殊的。奥迪A41.8T的国际售价是25550美元,折合人民币211043元,国内售价是353500元,市场价也接近30万元。宝马530i的国际售价是44900美元,折合人民币370874元,国内售价698000元,价格比达到了1.88。
暴利止于竞争。在2005年,几乎所有厂商都开始以国产化角逐这一目前利润最高的领域。这种国产高端汽车的暴利状态,可能会随着国产化而逐渐终止。但是由于高档车市场,品牌和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很大,高档车消费者更注意品牌和款式,以适合自己的身份和品位,所以即使国内能够生产中高档轿车,仍然需要进口相当一部分。
辨证看待车价与国际接轨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车价国内外不同,但是配置也不一样。我们通常说的车价国际接轨只是简单的价格比较,而忽视很多其他的因素,如收入水平、不同区域汇率不同、关税、法律等,所以我们应该辨证地来看待这个“接轨”问题。
首先,国内外相同车型配置不一样。由于市场特点、法规要求等不同,两个市场上销售的同一款轿车,在配置上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是为什么相同车型的进口车比国产车价格高很多的原因。很多车型国产化以后,会减少或改变很多配置。由于新车都需要花费较大的代价引进制造技术与设备,有些车型甚至采取进口散件组装而成,加上国内的各项税费往往高于国外,所以表现在汽车的最终售价居高不下,暂时难以与国外同类产品真正持平。至于差价在多少范围内相对较为合理,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来衡量。
此外,美国市场轿车售价有基本价和选装套件两部分组成,在比较时也应该考虑到上述因素,而不应该简单地以“一口价”来做比较。
其次,居民收入水平不一样。举个例子佐证: 我国大城市的城市居民如果月薪为2000元人民币的话,那么英国城市人口月收入大概是2000英镑。如果一个中国市民吃一碗面条需要5元人民币,英国人则需要5英镑,用汇率换算,基本持平了,可以说是消费接轨了。那么如果是消费汽车呢?相差就悬殊了,国人需要攒上5年钱才能买一台经济型车,而英国人一年的收入就可以买一辆不错的车了。
再次是区域汇率问题。从区域市场看,由于欧元升值,欧洲市场的车型售价普遍偏高,拿欧洲车型售价与国内进行对比,确实能得出国内部分车型已经低于国际零售价格的结论。但是,如果参照美国市场的售价,你又会发现国内市场价格依然偏高,这是因为北美是全球最大、竞争最充分的市场,当地消费者也因此能享受到最优惠的价格。
第四,国内外汽车征税项目和税率也有所不同。国内轿车零售价格包含了17%的增值税和3%~8%不等的消费税,此外,进口车还有30%的整车关税以及部分通关费用。而美国消费者购买进口轿车,只需缴纳6%的进口关税。因此,如果把美国市场轿车售价折算成人民币,理论上应该在乘以汇率之外,加上由企业代缴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这样,对国内汽车企业才算公平。
而由于中国的劳动力等成本较低,使得生产同一辆车的成本比国外要低得多,按照这个观点,随着国际汽车巨头们将越来越多的国际车型引进中国,中国的汽车价格应该和家用电器一样,出现低于国际水平的情况。即便是那样,汽车降低的浪潮也未必能告一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