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小户”的惨败 1992年,股票认购证大潮开始席卷上海的时候,孙兆妹也开始关注起股票。“银行里开始有认购证卖,当时想都没想就掏钱买了10张。股票在那时看来还是个新生事物,很多人不敢买,害怕有风险,但我认为里面的机遇也一定很大,输光了大不了300元,于是也劝说另外两个亲戚分别买了10张,之后便和他们一起开始炒股。”
孙兆妹虽然不懂技术,但在股票上市时,她却没有选择把认购证抛掉,而是决定和亲戚朋友一起操作。她给记者看了当时交易的明细,因为是3个人一起炒然后再将收益平均,因此中签的股票只数很多,但量都不大。
之后,孙兆妹又拿出3万元,和朋友们一起开始炒起了二手股。在资产增值得比较好的时候,她甚至还一度和朋友们在大户室里呆过。
孙兆妹能够清楚地记得当时在文化广场买卖股票挤进挤出的情景,有时大热天为了抢购一只股票常常挤得汗流浃背。但当时炒股还没有什么技术可言,信息也很不对称,因此一听到那些号称炒得不错的、信息比较灵通者的煽动,她就开始迫不及待地跟进跟出了。更令人吃惊的是,在1年多的炒股生涯中,她都不知道自己究竟买了哪些股票,钱是怎么一点一点亏掉的。就这样,到了1994年2月,她的账户上只剩下5000多元。
“当时炒股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的人到处都是,虽然原本打算炒着玩玩,但看到这种状况,我也认为风险太大,于是把钱拿出来,决定开始实实在在做生意。”
记者点评: 在电影《杰里·马奎尔》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让我看看钱!”一些投资者们常把这句话奉若神明,因为他们认为,投资不一定意味着能够带来收益,只有收回了投资的资金,才是真正的投资。
而在“穷妈妈”当时看来,投资股票不过是“炒着玩玩”,也就是说,在这时她还没有把钱当成钱来看,当成资本来看。同时她对股票还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把股票投资当成一项严肃的投资活动,而是当成了一种娱乐活动。试想一下,如果她不是“炒着玩玩”,而是一直持有这些股票,恐怕今天她的股票账户里也远远不是当初的几万元钱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她已比第一阶段进步了一些,至少知道了要做投资。 而在账户上资金急剧减少之时,也有了一定的抗风险意识,把钱提出开始转投实业,这是一种相对稳健的投资方式。
卖皮鞋由盛而衰 因为人脉关系相当好,孙兆妹在平凉路服装市场也认识了不少朋友,其中一个姐妹非常支持她经营皮鞋。于是她几经考虑之后,在平凉路服装市场租了个宽1.2米的小柜台,正式当起了小老板。3个月后,孙兆妹发现在那种档次的市场里,好的货品也永远卖不出好价钱,于是她和那个姐妹一商量,就决定把店开到五角场。
1994年底,孙兆妹在五角场朝阳百货旁边的豪士商场租下了一个宽2.4米的柜台,这对于她的生意来说,已经有了一个质的跨越。
“1994年底租了一个2.4米的柜台,是原来的两倍宽,租金2000元/月,营业员每人1000元的工资,逢年过节还给他们发发东西,还有红包,她们都说我这里是外企,福利特好,做得也特别卖力。一个月下来,除了所有的开支之外,还赚了3000元。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我也更加有信心把自己的店好好经营下去。”
1995年,孙兆妹的店迅速扩展到3家,在朝阳百货旁的另外两家商场“蓬莱”和“良宝”都有了不小的铺面。这是她生意做得最顶峰的时候,除却所有的开支,平均每个月的净利润接近15000元。
“我进货讲究款式的新颖,市场上流行什么我立刻能快速反应过来然后进货,新老顾客都非常多,货也非常畅销。1995年是生意做得最大最好的时候,3个商场里都有了至少宽3.6米的柜台,每月柜台租金超过12000元,雇了7个营业员,每个月营业员工资开销9000元,拥有40000元的存货,月营业额超过135000元,毛利率达到30%。因为货卖得非常快,每天都要进货,有时一天得进两次,车钱每月1000元打底。我的信誉是相当好的,在当时即使不花钱也能拖回1车皮鞋回来,因为他们知道,我每天的销货量相当大,甚至会让我先卖后给钱,几乎变成代理的模式了。”说到这里,孙兆妹显得相当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