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店出版社

随着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出版史的研究,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研究,日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史,就不能不查考由张静庐先生历时20年苦心搜集、精心整理和辑注的《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

    张静庐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出版史上一位资深出版家,他一生经历了现代出版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在上世纪50年代初,学界尚未开展对出版史的研究,张静庐先生已经着手编纂《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他在出版史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都体现在《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中。这部约250万字的煌煌巨著,共7编(包括近代一编、二编,现代甲编、乙编、丙编、补编、丁班),精装8册。内容包括图书、报刊、教科书、印订技术、出版法令等,还有三四百幅图片和书影,保存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鸿篇巨制方便检索    近代一编起自1862年清廷创设京师同文馆,迄于1918年“五四”运动前夕,搜集的都是新兴出版事业的重要资料。编辑体例系按年排列,但为查考便利起见,亦经略加编次。全编分作五卷:一为官办翻译事务,二为图书期刊,三为教科用书,四为印刷技术,五为出版法令。

    近代二编起自1896年“维新变法”前夜,迄于1918年,仍属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范畴,故亦可视为一编的“补编”。编辑仍循前例,全编分为四卷:一为官办编译事务,二为一般图书期刊,三为印刷装订技术,四为有关出版法令。书中所收法令,包括清宣统二年(1910)颁布的著作权律和民国四年(1915)颁布的著作权法。此外,还附刊珍罕书影、插图30余帧及《出版大事年表》。

    现代甲编起自1919年“五四”运动,迄于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已进入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时期。编辑仍循前例,全编亦分四卷:一为“五四”运动后有进步性、代表性刊物之发刊词,重要社团之宣言章程,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主要刊物发刊词,革命出版机构史实与出版物目录等;二为清末至1929年初东西洋文学作品中文译本编目;三为国际间著作出版权交涉事件;四为古籍整理出版情况及书林掌故。

    现代乙编起自1927年“八一”后,迄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编辑仍循前例,全编亦分四卷:一为革命出版物目录,文化团体的宣言、左联时期文化界动态的记述等;二为一般图书的著录和出版概况;三为古籍整理出版情况;四为国民党政府有关出版的法令。取材范围偏重在国民党统治区,革命根据地和“国统区”的地下出版物,因资料搜集困难,故选录不多。

    现代丙编起自1937年,迄于1949年建国前夕,包括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编辑仍循前例,全编亦分四卷:一为文化出版工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抗争的史料,以及被查禁的书刊等;二为解放区、沦陷区文化出版工作的建设和成就;三为记述各种印刷、装订技术的改进和革新;四为国民党政府有关出版的法令。取材范围仍以曾经过整理,直接与编译、出版、印刷有关联者为主,大多是“国统区”的资料。

    补编起自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迄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系补充近代一编、二编及现代甲编、乙编、丙编中未及采录的一些资料。编辑体例,一仍近代、现代各编旧贯。全编分作上下二卷:近代部分为上卷,现代部分为下卷。取材范围,因本编属补遗性质,故所收颇多第一手资料,或以补以前所未及,或仅供各编文字之注释,虽零星短篇,弥足珍贵。

    现代丁班起自1919年,迄于1949年建国前夕,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丁编是现代甲编、乙编、丙编的补遗,因此编辑体例与诸编有所不同,不再用时期划分,只就资料性质,以类相从。全编亦分作上下二卷,仍以年代编次,以便查考。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于1950年代陆续出版后,距今已有50年,且当时的印数就很少,现在一般的研究者要找到这套史料集已经颇为困难,所以上海书店出版社最近按原书予以影印重版。考虑到张静庐先生在编纂时,是随着史料征集而陆续增补的,读者查找资料很不方便,为此这次重印,特别编制了全书的分类总目录置于卷首,编制了作者和篇目的综合索引置于卷末,以便读者检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