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撰写于1973年的叙事史,与人类历史开端和结束阶段相比,中间阶段更难于驾驭。旧石器时代早期(时间跨度约占人类历史的15/16)的人类生活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类不仅互相交往缓慢,而且变革的步伐更为缓慢。在最近的5个世纪中,人类的居住地尽管还没有在政治方面融为一体,但已在技术与经济方面融为一体,原因在于交往速度的加快,已经超过了亦不断加快的变革步伐。但在中间的阶段,特别在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1500年的4500年间,变革速度快于交往速度,结果导致各地区间生活方式的差异在这一时期达到极点。 即使在这一时期,也仍有人类居住的大部分区域相互联接起来的时候。而这便为我进行全景式考察提供了天赐良机。使旧大陆的地平线得以扩展的实例有:公元前6世纪精神生活的新发展,古希腊文明在亚历山大大帝赫赫战功之下的广泛传播,公元13世纪蒙古征服者对旧大陆几乎横贯东西的政治统一。安第斯历史上与之相应的时期则以查文文化(Chavin),前哥伦布时期秘鲁高度发展的文化,公元前900-前200年为繁荣时期。和蒂亚瓦纳科蒂亚瓦纳科(Tiahuanaco),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文化的重要遗址,在玻利维亚境内,最早遗存年代约在美洲文化中间期(公元前200年-公元200年)的早期。文化的“地平线”为代表。尽管如此,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500年期间的大部分时期,人类所居住的每一个地区是彼此分离、单独发展的。相互隔离、彼此区分,多于相互交往和彼此同化。各个地区性文明同时并存却互不相干。 这就是一部叙事史著作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叙史作家所面临的问题是,他不得不记录下同时发生的许多事件。为此,笔者只得模仿杂耍艺人在空中同时抛掷几个小球的技艺,让每个地区的历史依次抛起又落下。当论及每一个特定地区的历史时,不更多拘泥于地区历史的连续性,这样才得以大致按编年顺序使世界历史形成一个整体。 叙事体形式与分析比较的形式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陷。以叙述形式对人类历史作一宏观鸟瞰,即是笔者向读者奉献本书的目的所在。 A.J.汤因比 197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