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部分骨灰与农民朋友合葬

饱含泪水的文字    “六机匠”是另一位让臧克家牵挂的农民朋友。他是臧家的佃户,虽然光棍一条,屋里穷得只有一台织布机和一把锄头,但天生一个慧脑、一张巧嘴,臧克家小时候经常钻在他的小土屋里听故事。每次赶集“六机匠”都去听书,回来后把一个个故事夸张地、形象地、诗意地、活叶鲜枝地送到臧克家眼前,像是展开一幅图画,深深地印在他的脑子里。臧克家对文学产生兴趣,与“六机匠”说的故事有很大关系。臧克家晚年回忆往事时曾说,“故事,就是六机匠的创作、诗的创作,听的人会被他领到一个诗的世界。我活了90多岁,中外小说也读了不少,但记忆最深、最能打动我的,还是童年时听六机匠讲的那些故事。” 

    “老哥哥”和“六机匠”给了童年的臧克家一颗善良而充满热情和想象的心,但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辛勤劳动一辈子,却在凄苦中度过人生。这深刻的痛楚也灼在了臧克家的心上。若干年后,他饱含泪水为“老哥哥”和“六机匠”写下怀念的诗句。他为“老哥哥”写过两组诗、3篇散文,80多岁第3次写“老哥哥”时,仍痛苦得写不下去。 

    难忘的童年经历使臧克家一生都把目光投注在那些遭受命运煎熬的穷苦人身上。臧克家后来这样说过:“我之所以在我的文学创作中为我的两位农民朋友留下了特殊的位置,是因为在我的生活史上,他们占的位置太重要了。他们不仅使我的童年生活过得充实、丰富,通过他们还使我认识了人生,对于贫苦的农民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正因为如此,自1925年发表第一首诗作起,臧克家的诗歌始终与祖国人民息息相关,悲欢与共。臧克家倾其一生,用诗歌为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祈祷,人民痛苦他也痛苦,人民快乐他也快乐。 

    有评论家说,臧克家的诗来自泥土,来自故乡,来自内心与现实的最深处。臧克家自己在文章中写道:“我爱乡村,因为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我爱泥土,因为我就是一个泥土的人。” 

    今天,他终于融入了这片他挚爱的大地,成为一个“泥土的人”。过去、现在和将来,他永远与他魂牵梦萦的土地和农民朋友们在一起。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