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的与实际的交易费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后来的东方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随着其内部与市场交换有关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委托代理关系的发展,与传统习俗经济相比,实际的(或显性的)交易费用自然会大幅度增加了(这一结果又被华勒士和诺思的统计估算所证实),或者说,预期的交易费用已在现代市场秩序扩展的过程中变成了实际的交易费用。而这一过程,用一句较时髦的话语来说,正是世界现代化中的“市场深化”过程,也正是老哈耶克所理解的人类合作秩序的扩展过程,同样也是一个交易费用在各国GDP中的比重增加过程。

    区分出这两个概念,也许能消除张五常和诺思教授在自己的理论推理与现实观察之间的内在逻辑矛盾?
                                
                                       2002年11月1日于复旦

    对这篇短文,林毅夫教授评“加”道:

    韦森兄台鉴:所附几篇短文看了,很受启发。你对张五常先生的批评很中肯。除了你所提的预期的交易费用和实际的交易费用的区别之外,交易费用的高低及比重似乎也应该受到交易品及一次交易的价值的高低的影响。例如,交易品及一次交易的价值高,愿意付的写清合同、保险、远距离交易、违约诉讼等的费用就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交易品的价值总的会随之增加,所以,实际发生的交易费用也越高。当高价值的交易的频数增加,交易的费用会增加,同时,也会诱发减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创新。这样的创新顺利发生,经济的效率就高,反之就低。如果张五常先生的话改为如下“在同一发展水平之下,交易费用的比例越低(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越快(低)”,可能就没有问题。

    顺颂研祺!

                                                   毅夫

                                                    2002、11、6

    (本文发表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12月2日第35版)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