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 业 前:上海第三钢铁厂教育培训处处长 创办企业:上海常青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创业心得: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包括资金、知识积累、人生阅历和人脉关系,中年创业一样可以很精彩
一场“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促使李勰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年过不惑的李勰如今是一家民办教育机构——上海常青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旗下有4所民办学校:常青美术进修学院、常青高级中学、新曙光职业培训中心和三江技术进修学校。4所学校目前共有2000多名在校生,总资产达300多万元。
国企改革推他走上创业路 李勰是西安人,1987年在西安一所冶金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第三钢铁厂。在这家钢铁厂他一待就是15年,在这15年里,他做过车间技术员、供应处团委书记、厂工会副主席以及教育培训处处长。要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国企改革,他也许还会继续待下去。
2001年,“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降临到了上海第三钢铁厂。根据政策,企业原有的教育、卫生等配套机构必须剥离。时任教育培训处处长的李勰,面临如何解决培训处一所高级中学和技术进修学校的生死存亡问题。他奔波于各大高校和部分民营企业,希望他们接收这所高级中学和技术进修学校,这样教育培训处60多名员工也不至于面临全部下岗的命运。但由于这所高级中学和技术进修学校资质不怎样,而且是带人带资全盘接收,负担重,几经谈判,无果。
李勰作为一名处级干部,不管怎样总能在企业谋得一个职位,但他不忍看着教育培训处的60多名员工从此没了饭碗。他潜在的创业冲动被激发起来——干脆自己办学校。
其实,李勰在年轻的时候就有过朦胧的创业意识,大学时他曾经和同学筹集2万元销售饮水机,也办过摄影社,来上海工作的第一年,他还和表哥一起做过服装生意。但当时李勰觉得自己太年轻,没资金、没经验,还是先老老实实待在工厂里再说,没想到一待就是15年。如今,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摆在他眼前,压制已久的自主创业念头终于冒了出来。
决定自己干的时候,李勰没有太多的犹豫。15年的职业生涯使李勰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他对自己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领导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同时,李勰认识到,民办教育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自己又在教育培训处做了两三年的领导职务,对教育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何况这次创业也不完全是白手起家,被剥离出来的两所学校使李勰对民办教育有了初步的模型,里面的员工也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员工,面临新的机遇,自然会更加齐心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