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创业:你准备好了吗?

工作难觅,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更是可遇不可求,于是不少人想到自己创业来改变现有状态。但自己创业最大的瓶颈还是缺资金,如何尽可能地降低创业成本成了创业者获得成功的关键的第一步。

    现在似乎到了一个以创业为荣的时代,一批批老板的诞生,给我们这个社会增添了无数活力。但创业也并非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开始创业的同时,也就注定了有风险的陪伴。那到底怎样才能减少风险,利用自己的资源进行低成本创业呢?节约成本即意味着创造利润,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小熬创业仍是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主题。

创业主力不似当年    曾几何时,“4050”工程几乎就是低成本创业的代名词。当时创业的主要对象是下岗失业人员。随着时间的推移,“4050”年龄段的失业人员的创业意向已进入盘整阶段,而青年中相对有较高学历的一部分人正成为创业的主力军。

    上海市黄浦区开业指导中心的朱俊根对此解释说: “当年的‘4050’人员目前已近退休年龄,对创业的兴趣趋淡,且子女都已经成长起来参加工作,家庭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后,压力不如从前那么大了。再者,公益型岗位的推出,解决了这类人员的后顾之忧,而且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对人的素质要求提高,‘4050’已难以适应创业要求。”

    这样的说法在静安区也得到证明,静安区开业指导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施伟华告诉记者: “目前‘4050’创业者已经不占主流,逐渐趋多的是两类人,一类是大学刚毕业,就业有压力,希望自主创业的一批人; 还有一类是‘创业父子兵’,父子两代人刚好都需要工作岗位,于是就一齐上阵。”

    此外,还有一批颇有竞争力的创业队伍就是学成回国的“海归”派。2004年黄浦区创业先锋之一的何根祥就是在2001年回国后创办上海“思考乐”图书有限公司的。该公司成立至今,在上海已经拥有4家分店,从业人员数百名。

    与以往创业者相比,现在这批青年创业者虽然在社会经验上稍有欠缺,但是都普遍拥有一技之长,这也成为他们创业的立足点。

低成本创业的几大瓶颈    今年7月初,黄浦区在开展“创业在黄浦”的系列活动中对3000人进行了创业意向调查。在有创业意向但是尚未开业的1235名被调查者中,资金和场地成为了他们创业最大的难题。

    在黄浦区开业指导中心的朱俊根看来,青年创业者对启动资金的要求普遍高于原来的“4050”创业者。青年创业者的创业项目科技性、技术性、专业性较强,因此在创业设备上具有较高的要求,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基本上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用人成本也相对较高,加上创业者对于自身企业的形象要求比较高,往往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前期的包装和宣传,而这在以往的创业活动中是非常少见的。

    缺乏合适的创业场所则是困扰青年创业者的另一个难题。地段好的商铺和办公楼不仅价格高,而且在数量上十分有限,同时也增加了创业者的创业成本。而租金便宜的创业场所一般又不具备良好的商务条件,对创业者的业务开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找一个合适的场地往往会花掉创业者相当多的精力。

    除此之外,创业项目的陈旧也是制约青年低成本创业的另一大因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各区县的开业指导中心并没有形成一套适应青年创业的指导范本,也缺少适合青年创业的项目,原来的一些好项目如快餐店、饮水站都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创业者。

    但是更多的专家表示,相对于资金、场地和项目而言,青年创业者最大的风险还在于社会经验缺乏以及对自身估计的不足。自主创业容易产生好高骛远的心理,比如把创业目标定位在需要一大笔启动资金、高科技的大型项目上。这都会给创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所以,青年创业者更应该选择一些低成本、低风险的小项目,放下架子去创业。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