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上了烫嘴的金饭碗

  收入不菲,自己是最大的经营资产    同声传译除了要求在外文和中文方面都要非常出色外,对于专业知识以及灵活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的要求也非常高,而这几个素质同时过关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在杨剑递过来的名片里,除了正面的专业同声传译表明身份,名片背后的翻译范围显示了杨剑的实力,因为他可以做“同传”的专业几乎涵盖了除化工以外的所有领域。要知道,在这种国际会议上,尤其是国际学术会议上,对“同传”者专业的要求非常高,这不仅包括繁杂的专业术语,甚至包括行业的最新动态。

    “我家里有几千本的专业书籍,还订阅了几十份海外行业杂志。做我们这一行,不充电简直完全不可能,除了工作,我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看书。做自由职业者其实和经营一家企业区别不大,不同的是你所有的资产都是你自己,智慧和身体,你只有使这个资产增值,你的经营效益才会越来越好。”说到这里时,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杨剑说话的语速很快,但音量很小,“我们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尤其不要感冒。”杨剑郑重地说。

    有这样高的技能要求,出场费当然价格不菲。尽管杨剑不愿透露自己收入的具体数字,但他并不讳言,做自由职业的收入要大于在海外企业的收入。记者从其他方面了解到,同传行业内由于技艺分级,收入也有涨有跌,若是业内大名鼎鼎的“同传”则月收入惊人,据说每天的报酬高达1万美元,而上海土生土长的同声翻译收入要低得多,但每天也在2000~6000元人民币左右,赶上旺季,圈里稍有知名度的人每周可以做到三个甚至三个以上的项目,稍稍估算,也大于一个高级白领在外企的收入。外资企业到上海举办会展,往往是初来乍到,当然不会在翻译上吝啬,而且会务方为安全起见,介绍的同声传译通常是业内高手,在费用上也少有冲突。

    “但不能否认的是,同传者的压力会很大。”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杨剑想起自己昨天刚刚做过的半导体学术会议的同传依旧心有余悸,“涉及到酸蚀、腐蚀等如此专业的东西,我熟悉材料的时间却只有5分钟,但还是挺下来了,主要靠经验的积累。做同传千万不能退缩,因为别人来找你去做‘同传’,你碍于专业说不能翻,那这个人下次不会来找你了,你只会‘冷板凳’越坐越长。做我们这一行是越做越有经验,临场应变的本领也越来越强,但如果你向后缩,你就越来越生疏也越来越没有自信。”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