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自由职业者和个体经济从业者,同样面临生病、意外伤害和养老的风险。对他们来说,先去参加社会保险是当务之急,然后可以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购买适当数量的医疗费用保险、意外险和养老保险等,及早给自己做好保险保障。
今年已经40有余的刘先生和太太自家开了两间铺子,他们从未参加过社会保险,不像一般工薪阶层有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障。但人总免不了生病、变老,近期刘太太就琢磨着得自个掏钱买点商业保险。
刘太太的想法是不错的。而且像他们这样的情况,与有社会医疗、养老保险的人群购买保险,考虑的侧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不过先给他们提供一个思路:去户口所在街道或区社保中心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毕竟,社会保险比商业保险更优惠。
先办社会保险是上策 “没有单位挂靠,但有合法经济收入的自由职业者只要有《劳动手册》,就可以来街道劳动服务中心,按照个人缴费基数的30.5%来每月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个体经济人员凭营业执照去所在区社保中心办理。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和普通职工的计算方法相同。”康健街道的工作人员说。
记者同时获悉,缴费基数由自己决定,最低为上一年度全市职工平均月收入,最高不超过上一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比如自定缴费基数定为2000元,那么每月要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610元。社保机构会将个人缴纳基数的11%为其建立养老保险账户。
另一方面,这两类人同时需要缴纳社会医疗保险费。如果是参加只负责住院费用的社会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上述基数的8%; 如果要参加含有门急诊费用保险的社会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14%。以8%比例缴纳保险费的人员,不设立个人医疗账户,但大病、住院等费用的报销与其他参加社会医保的普通职工是同等待遇。
“老实说,自由职业者不是特别有必要投保含门急诊费用的医保,因为比例差得比较多,不是很划算。”上海社保中心一位业务科长告诉记者。
医疗费用保险最迫切 医疗费用型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合同中规定的比例(通常是50%~80%),按照投保人医疗中费用单据上的总额来进行赔付,相当于保险公司帮助投保者分担了一部分医疗费用支出。
对于有社会医疗保险的人群来说,他们生病住院的费用是可以凭实际发生的费用发票向社会医保报销一部分的,但商业医疗住院保险金的领取也要依据发票才能取得,有时两者会有所冲突或者说重叠。一般就会建议他们优先考虑医疗补贴型保险,而不是医疗费用类保险,以减少不必要的保费成本。
但对刘先生和太太这类没有医保的人群而言,只要去医院看病,不管是门急诊还是住院都是百分之百自费,没有人能替他们分担。现在生活压力和环境污染严重,几乎人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中,他们也不例外。每天起早摸黑经营自己的生意,还要经常出门进货,有时免不了“累趴下”而生病。而且现在住院费用非常之高,所以他们夫妻应该首先购买一些住院医疗费用型的保险,如果能加上门急诊费用报销型保险,就更完备了。
不过,曾经很火的门急诊费用保险产品由于经营风险太大,基本已经停售,现在一般只有团体医疗保险中才含门急诊费用保险。目前市场上只有金盛等两三家保险公司还在面向个人销售这一附加险种。值得提醒的是,由于每份年赔付总额只有千元左右且保费较贵,如果刘先生属于“小毛病不去医院”的男士,那么就没有必要去买这类保险了。而女士通常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去医院看门诊的频率较高,因此刘太太最好还是买份这种保险。
意外险是必需品 意外死亡或残疾失能,虽然是大家都不愿意碰到的事,但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在自己和家人的身上。
考虑到整个家庭的收入是依靠夫妻经营的生意所得,而且刘先生平常还要经常去外地进货,这使得遭遇意外风险的几率上升,因此建议刘太太一定要给先生买足额的意外伤害保险,以保障可能发生的不幸事故,保障额度在自家生意年收入的5倍以上为好。刘太太则以在家看店为主,风险较小,购买意外险时保障额度可以选低些。
同时,意外有时会导致医疗费用的产生,所以购买意外险主险时可以考虑搭配一些意外伤害医疗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