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合作农场的冬日食谱:中英双语版》



《合作农场的冬日食谱:中英双语版》
[美] 露易丝·格丽克 著
范静哗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24年3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生前最后一部诗集。诗集包含15首诗(其中有两首组诗),表达了身体即将面临衰亡之时,对往事的回忆,对过去人生经验的淬炼。这些诗有很强的叙事色彩,比如在《合作农场的冬日食谱》里,作者写到了把苔藓制作成食物以及修剪苔藓的工作,从而联想到生命的脆弱以及死亡的临近;《拒斥死亡》中,她写到了在旅馆里丢失护照后的经历,写到了和过去生命道别这一动作。

作者简介
  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1943—2023),美国桂冠诗人,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生于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头生子》,著有十四部诗集和两本随笔集。曾获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格丽克的诗长于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后来的作品则通过人神对质,以及对神话人物的心理分析,导向人的存在根本问题,如爱、死亡、生命、毁灭。从《阿勒山》和《野鸢尾》开始,格丽克成了“必读的诗人”。

译者简介
  范静哗:博士,诗人、译者,笔名得一忘二,曾任中国东南大学副教授,现为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讲师。有中英文诗作发表于中国、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刊物,并多次受邀出席诗歌节等活动,出版有诗集和多部翻译作品,包括汉译英当代诗集、学术专著,英译汉后结构主义理论著作,以及谢默斯·希尼、露易丝·格丽克、约翰·贝里曼等诗人诗集。

精彩书评
  格丽克这样的诗人是把个人的存在要放大成一个世界的感觉,她所挖掘的个人存在的深度,让一个普通人的存在变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不可被替代的存在。

                                   ——西川

  她的诗像多棱角钻石一样闪着冷光,具有永恒的质地,这是格丽克区别于其他女诗人的特质。

                                   ——王家新

  格丽克是一位堪比艾米莉·狄金森的大诗人。

                                   ——臧棣

  格丽克擅于书写日常经验,把琐碎与庸常上升到神话原型的高度。她重新想象神话故事,在流变的现实中激活早已冻结的哀乐。

                                   ——倪湛舸

  这部诗集进一步巩固了格丽克作为我们时代杰出诗人的地位……这些冬日食谱为精神和灵魂提供了强大养料,它有关生命的本质和时间。

                                   ——《芝加哥书评》

  《合作农场的冬日食谱》意欲对抗我们当下困境造成的不确定性和焦虑。

                                   ——《华盛顿邮报》

  一部简洁到极致的作品,复杂的情感被削减到最低程度,一生的经验被凝练为时而温柔、时而不祥的细节。

                                   ——《纽约书评》

  格丽克的诗,来自对于人类经验与坚忍的惊奇与追问……除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所说的“冷峻之美”,《合作农场的冬日食谱》这部诗集还为她的写作增添了温暖与机智。

                                   ——《书单》杂志

  格丽克是极其精准的事实描绘者,她这些清晰的诗,貌似平淡,实际上却是他人难以达到的精巧技艺的结果……这部诗集通过一个女人的经历,记录了人之生命的各个阶段。

                                   ——《卫报》

  令人目眩、震惊地冷冽,如同我们形容为“银光闪烁”的夜晚所散发出的那种清冷。

                                   ——《纽约时报》

  这部诗集从人类生存的诸多参差节拍中开掘出了那些共同的、亲密的东西……它召唤读者与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对话。

                                   ——Vulture杂志

  格丽克审视了一种根本性的人之孤独,这些悲悯而充满沉思的诗深刻描绘了一个人独处的体验……这部无与伦比的诗集讨论了如何生,如何死的问题。

                                   ——《出版家周刊》

  读格丽克,大大减轻了我的孤独感。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