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8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将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授奖词为“她精准的诗意语言所营造的冷峻之美,让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世纪文景“沉默的经典”诗歌译丛,早在2016年就首次引进了露易丝·格丽克的代表诗作——《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月光的合金》收录了格丽克的四本诗集,《野鸢尾》(普利策诗歌奖)、《草场》、《新生》(《纽约客》诗歌图书奖)、《七个时期》(普利策诗歌奖短名单),均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完整收录了格丽克的《阿弗尔诺》(新英格兰笔会奖)和《村居生活》(格林芬诗歌奖短名单)两本诗集;此外还有早期五本诗集的精选,涉及的诗集为《头生子》(美国诗歌学会诗人奖)、《沼泽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里斯的胜利》(全国书评界奖)、《阿勒山》(国会图书馆丽贝卡·博比特全国诗歌奖)。
是时候认真读一读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了。生于1943年的格丽克,创作生涯超过半个世纪,她的文字触须早已伸向人类生活和心灵世界的诸多层次:自我成长的历程,人与自然的互相依赖与冲突,亲人离去的创伤,爱情中的若即若离……格丽克身上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发掘的迷人之处。
如作家赵松所说,格丽克的诗擅长讲故事。她的诗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讲述方式?她如何凭借神话和传说,洞察日常生活?当然,我们也同样希望通过阅读具体的诗作,认识格丽克的人生故事,了解她创作灵感的丰沛源泉。
2020年10月13日晚19:30,世纪朵云邀请作家赵松、学者金雯,来到思南书局诗歌店,与读者分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的作品,解读她“像锥子扎人”般的诗歌。
线下活动,坐席有限,请读者预约报名。
嘉宾简介 赵松,作家。辽宁抚顺人,现居上海。出版作品:小说集《空隙》《抚顺故事集》《积木书》《隐》、志怪赏读《细听鬼唱诗》、随笔集《最好的旅行》、文学评论集《被夺走了时间的蚂蚁》。 金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Pluralist Universalism(俄亥俄州立大学出版社, 2012)和《被解释的美》(2018),译著包括布鲁姆《影响的剖析》(2016)、翁达杰诗集《剥肉桂的人》(2017)和格雷厄姆诗集《众多未来》(2020)。
制造我们自己的光 2020年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诗歌分享会 时间 10月13日(周二) 19:30—21:30
地点 思南书局诗歌店
嘉宾 赵松(作家)、金雯(学者)

注意事项
* 本次活动限量开放坐席,读者预约报名成功后,才能入场。
* 读者入场时,请配合工作人员出示随申码、通信行程卡(微信搜索小程序或现场扫码),活动行报名成功二维码,并测量体温。为节约时间,以上请提前准备。
* 参与活动期间请读者全程佩戴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