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一代宗师的象棋人生:《胡荣华口述历史》

  第四轮后,我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淡出,应该还和我的年龄与个子有关。当时的我个子矮小,如果要把棋子下到对方的底线,手还有点够不着。所以在比赛中,我会时不时地在椅子上撅撅屁股再出手。输棋也有输棋的好处。输了之后,我被浇了一盆冷水,更加清醒。

  谢幕之战之前。媒体在预测桂冠谁摘的时候,把我排除在外。最后一轮激战前,朱剑秋积13分,杨官璘、何顺安、李义庭和我同积12分。

  ……

  上海队的政治辅导员认为我有夺冠的可能。辅导员对迷信名手的观点反感。他鼓励我不畏人言,勇攀高峰。他说你既然可以打败第一国手杨官璘,为什么就不可以夺取全国冠军呢?辅导员还对我强调:“你从团体赛到个人赛前三轮,表现都很出色。”辅导员很仔细,他还对我说:“棋界一些权威人士预测,这次比赛的冠军可能是杨官璘、朱剑秋,何顺安等人。我想知道你的想法?”我说我会认认真真地下好每一盘棋。这是我当时真实的想法。辅导员听了我的讲话后点点头表示认可。事后,辅导员对人说我是少年老成。

  辅导员离开后,我继续看我的书。住在运动队集体宿舍后,每天午睡和晚上就寝前,我都要花上个把小时翻翻书。这个习惯,我一直保留到今天。古今有关象棋的书籍,不论是铅印的,还是油印的,甚至手抄的,我只要打听到,总会千方百计地借来细读,一边还做心得笔记。

  那天晚上,睡觉前,我想起了出征之前上海市常务副市长的宋季文的战前动员。当时,宋副市长在上海棋社二楼的会议室会见三项棋类选手时说,“我们应该去学学霍去病,霍去病18岁就当上了骠骑将军。”宋副市长的讲话,是很有针对性的。当时参加比赛选手中,国际象棋选手徐天利比我大9岁,围棋选手陈祖德只比我大1岁。后来,徐天利果然获得1960年全国国际象棋个人冠军,陈祖德也获得了全国围棋个人第3名。

  最后一轮抽签揭晓:何顺安对朱剑秋,我对刘忆慈,杨官璘迎战另一位高手。赛制规定,同分者看对手之间的成绩决定名次。在前面的比赛中,我胜杨官璘,平何顺安;杨官璘负我,和何顺安;朱剑秋领先何、杨、胡一分。无疑,冠军将在这四名棋手中产生,但最后花落谁家,充满变数。

  ……

  第二天,在最后一轮比赛中,同室操戈的何顺安与朱剑秋,果然分出了胜负—先行的何顺安胜了朱剑秋。

  很快,杨官璘也战胜了对手。而我与刘忆慈的对弈还在进行中。针对“刘仙人”的“仙人指路”,我还以“过宫炮”。这一盘棋,我让子力拥挤、攻势不易迅疾展开的“金钩炮”,成为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翼的“新式武器”。我的“金钩炮”新变,先声夺人,打乱了“刘仙人”的计划。继而,通过精确的计算,我放任对方摆上空头炮,把形势引向复杂多变的决战。

  最后,“刘仙人”在和我的激战中败下阵来,我是大分小分一起拿。那天,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原先的象棋国手、后“改行”国际象棋的徐天利战和北京徐家亮,夺得了全国国际象棋冠军。当他春风得意地走出赛场时,看见疲惫的老友何顺安满脸兴奋地迎面而来。

  徐天利笑着上前问道:“老何,怎么样?”

  “赢了!”

  “啥人拿冠军?”

  何顺安轻轻地回答:“可能是我吧?”

  他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忽视了我的存在。

  听到徐天利与何顺安的对话,我感到何老师肯定没仔细计算过小分。我认为有必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于是就上前说:“我赢了刘忆慈,冠军应该是我吧?”

  何顺安与徐天利听了我的这一句话之后,非常意外。何顺安因为非常疲惫,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徐天利追问了一句:“你小分算清楚了?”

  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沉默片刻后,何顺安老师大度地笑着说:“哦,冠军原来是小胡的……”

  徐天利看着何顺安,宽慰道:“你真的是没有冠军命啊!”

  我、何顺安和杨官璘三人同分,三人之间,我胜杨官璘、平何顺安,何顺安两战皆平,而杨官璘负于我,战平何顺安。因此,我为冠军,何顺安第2,杨官璘第3,朱剑秋第4。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