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渗透我们的生活不过寥寥数年。面对智能科技令人目不暇接的发展与进步,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我们将会和智能手机一起走向何方?那里又是否会有怎样意想不到的前景在等待着我们?——序章
去年秋天,在我为写这本书跑去各地做采访时,无意间看到了一个绘本,叫《想要成为妈妈的手机》(Nobumi著,WAVE出版)。
绘本以新加坡小学生写的作文为原型,讲述了男主人公希望“每天只顾着看手机的母亲”可以多看一看自己的故事。我从书中看到了小男孩“如果变成手机了,妈妈就能多看我几眼”的悲伤心愿,也觉得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少年正在面临同样的问题。
事实上,随着我采访的愈渐深入,发现很多人都存在“不要总是关注手机,多看看我吧”的心理。这不仅限于小孩子,中学生、高中生甚至成年人也是如此。
深陷在社交游戏里、连续多少小时刷SNS的他们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非常寂寞、孤单。现实生活里,他们或许没表现出什么“明确的异常状况”,但就好像失去了方向一样,为了打发时间,将自己封闭在手机的世界里。
诚如大家所见,手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小孩子哭喊着“希望能变成妈妈的手机”,那是不是说明人们愈发觉得现实世界非常寂寞呢?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拿起小小的手机,又是否能觉察出,也许有什么东西、那些应当更值得我们珍视的东西,渐渐远去了呢?——尾声
由于我的采访多和手机、网络有关,所以经常接触十多岁的孩子们。他们在和我聊天时,也会时不时瞟一眼手机,每当信息提示音响起,就会迅速拿起来回复。这种状态十分自然,几乎可以说是条件反射。我问他们:“每天玩几个小时手机?”他们回答:“不知道,没注意过。”我又说:“如果每天3个小时,一年下来就有45天。”听到我的话,孩子们非常惊讶。
我告诉他们,如果每天玩3个小时,一年下来就相当于有45天不停对着手机。他们不由睁大了眼睛——原来“每年我花在手机上的时间竟然比暑假还长”。可见这一事实很少被人察觉到。
同样的,我希望养育孩子的父母们也能注意到这一点。对于婴幼儿来说,这些时间大概可以让他们学会在睡觉时翻身,长出牙齿,蹒跚学步。对于小学生来说,大概可以学会汉字、背诵九九口诀表,在单杠上翻跟头。每天3小时,等于一年45天,孩子们该会有怎样的成长?——尾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