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发布2021十大流行语:赶考、破防等入选

  以下文章来源于咬文嚼字,作者咬文嚼字编辑部

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编辑部
2021年12月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此后,总书记在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多次提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2021年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证明,党的坚强领导是迎接挑战、应对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二、小康

  小康社会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经济繁荣、社会安宁、家境富裕的向往和追求。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九大发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坚持精准扶贫,确立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目标,实行“军令状”式责任制,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二万八千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建党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千年小康梦成真”,“小康”正承载着新的时代内涵,正焕发着新的生命活力。

  三、赶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号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曾指出,“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再次强调:“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赶考”生动地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在探索中铸就辉煌、不断开创未来的奋斗姿态。

  四、双减

  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针对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双减”意见发布后,其效果堪称震撼,不但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有效遏制了校外教育机构的无序发展,而且也让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重新思考探索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五、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双碳”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彰显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碳达峰”“碳中和”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