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日本投降日”,而是“抗战胜利纪念日”;不是“磬竹难书”,而是“罄竹难书”;不是“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而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些错误你都注意到了吗?
继“2015年十大流行语”后,12月28日《咬文嚼字》再次颁布“2015年十大语文差错”榜单。从最初征集到的几万条,到编辑整理后的107条,再到专业评审后精选16条,最终选出了10条错误率最高、最引人关注的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评选十大语文差错有三个标准。“一是典型性,人们使用频率高、出错率高的词汇语句;二是重点关注重大新闻事件、名人偶像中出现的差错,这样可以引起关注,让大家注意规范使用,发挥纠正效果;第三就是广泛性,甄选的范围力求全面,从语言文字、文史百科,再到街头店面说明文字、报纸网络用语,都要考虑到。”
今年科学界最令人振奋的消息莫过于屠呦呦摘夺诺贝尔奖,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误“或”为“和”,把奖项名称说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咬文嚼字》名誉主编郝铭鉴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往年‘或’‘和’不分的情况也时有出现,但今年大家因为屠呦呦而更加关注了,所以我们把这个差错提了出来。‘和’与‘或’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前后关系,如果是‘和’就表示需要在生理学和医学上同时取得建树才有获奖资格,这显然不符合该奖项的设置本意。在大家如此关注诺贝尔奖的背景下,区分这两个字的用法很有必要。”
“联动性强大家关注度高,纠错的效果就会更好。比如‘罄竹难书’很容易被写成‘磬竹难书’,201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出现了诸多纪念活动及新闻报道,这个词就被频繁地写错,还有‘抗战胜利纪念日’被误写为‘日本投降日’,这牵涉到历史知识。”郝铭鉴说。
“中东呼吸综合症”应为“中东呼吸综合征”。
附:《咬文嚼字》2015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诺贝尔奖报道中的用字错误:“生理学或医学奖”误为“生理学和医学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误“或”为“和”,把奖项名称说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诺贝尔奖在1900年创立,初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1968年,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习称诺贝尔经济学奖。生理学和医学是两门有着密切联系但并不相同的科学,只要在其中一个领域获得杰出成就,便有获奖资格。因此,奖项名称两个学科之间用表示选择关系的“或”字连接。如果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和”连接,意思则可能成为需要在生理学和医学上同时取得建树才有获奖资格。这显然不符合该奖项的设置本意。该奖项的英文名称,两个学科间用的连接词也是表示选择关系的“or”,而非表示并列关系的 “and”。
二、“九三”阅兵式报道中的概念错误:“抗战胜利纪念日”误为“日本投降日”。
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有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把1945年9月3日说成“日本投降日”。这个说法有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中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两个日子都和日本投降直接有关。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和“日本投降日”是不同的概念。
三、“抗战”纪念活动中的用字错误:“罄竹难书”误为“磬竹难书”。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各地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在回忆抗战历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报道中,“罄竹难书”常被误成“磬竹难书”,如“日军暴行磬竹难书”“日本军国主义罪恶磬竹难书”。“罄”本指(器皿)空,引申指用尽;古人用竹简书写,“罄竹难书”意思是把竹子用完了也难以写完,形容事实多得不可胜数。而 “磬”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 误“罄”为“磬”和字形相似有关。
四、APEC会议报道中的概念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误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
201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一些媒体在报道会议出席情况时出现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说法。这是经不起推敲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11月成立。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现在共有21个正式成员,其中既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经济体。“成员”和“成员国”不能混为一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