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别字辨析(五)

    箕:萁居/箕踞
    【病例】荆轲之所以萁居,显然是想以这样的姿势,表示对秦王的藐视,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
    【诊断】形似致误。
    【辨析】“萁居”应为“箕踞”。“箕”,音jī。指竹篾或柳条之类编成的用具。所谓“箕踞”,指一种坐的姿势,即两腿叉开,像簸箕一样地坐着。在古人眼中,这种坐法是十分放肆的。这不仅因为这种坐法不拘礼节,率性而为,而且也和古人的服饰有关。古人上衣下裳,裳类似于今天的裙,里面不穿内裤,靠裳遮掩下体。“箕踞则如袒裸”,自然为社会道德所不容。“萁”,音qí,“煮豆燃豆萁”的“萁”,和坐立无关。“萁居”不可解。

    愣:发楞/发愣
    【病例】“车子马上就要开了,你还在那儿发什么楞啊!到底走不走?”张大妈冲着女儿说。
    【诊断】音近形似致误。
    【辨析】“发楞”应为“发愣”。这一差错从现在情况来看,和两字音近形似有关,但更直接的原因,是不了解异体字的变化。“愣”曾是“楞”的异体字,“发愣”曾写作“发楞”,但1988年通用字表发布时,“愣”字已恢复使用。“愣”,音lènɡ,去声,义为走神、发呆。所谓“发愣”,就是精神上处于恍惚状态。引申指鲁莽、冒失,如愣头愣脑。“楞”,音lénɡ,以四方木会意,本指木头的边,现多写作“棱”。“楞”还用于佛经翻译,如《楞严经》。

    黯:暗然泪下/黯然泪下
    【病例】大年初五一早,我拉着母亲的手和她老人家告别,母亲用她那无助的眼神紧紧盯着我,我不由得暗然泪下。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暗然泪下”应为“黯然泪下”。“黯”和“暗”读音均为àn,都可形容光线微弱昏暗。主要有两点区别:一是在现代汉语中,“黯”字一般不单独使用,如“月明星黯”,现代汉语宜写作“月明星暗”。二是由自然光线的暗淡,“黯”可引申指心情的沮丧低落,如“黯然泪下、黯然神伤”。“暗”则可引申指手段的不公开、不光明,如“明查暗访、明争暗斗”。

    脚:挖墙角/挖墙脚
    【病例】我还记得那幅漫画,几个挖墙角者兴奋地抱着砖头,殊不知一堵高墙正向他们压下来。
    【诊断】音同致误。
    【辨析】“挖墙角”应为“挖墙脚”。墙角,指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落;墙脚,则是指墙根,是支撑整幢建筑的基础部分。“挖墙脚”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形容一种极其危险的破坏行为。“挖墙角”虽然会对建筑物产生影响,但一般来说不是致命的;只有“挖墙脚”才会产生整体颠覆作用。因此,“挖墙角”改为“挖墙脚”,才符合表达的意图。

    炭:木碳/木炭
    【病例】冬天的夜晚,奶奶喜欢端个小板凳,坐到火盆前做针线活。我就挨在她身边,两脚踩着盆边,看木碳的火苗小蛇似的飞舞着。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木碳”应为“木炭”。“炭”和“碳”读音均为tàn。山字头的“炭”,是木材燃烧而成的一种黑色燃料,即“木炭”。石字旁的“碳”,是近代科学新造的科技用字,指一种化学元素,符号是C。“碳”的化合物很多,如碳酸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起变化,是构成有机物的重要成分。但碳不能直接用作燃料。市面上常见的“碳烧咖啡”“碳烧腰果”之类,其中“碳”字都是“炭”的误写。

    粱:黄梁美梦/黄粱美梦
    【病例】毛泽东同志英明决策,“百万雄师过大江”,粉碎了国民党企图以长江为界的黄梁美梦。
    【诊断】音同形似致误。
    【辨析】“黄梁美梦”应为“黄粱美梦”。“粱”和“梁”读音均为liánɡ,而且都是形声字。“梁”从木,指桥梁或屋梁;“粱”从米,指谷类中的小米。“黄粱美梦”出自唐人小说《枕中记》。有个读书人卢生,在邯郸的一家旅店里遇到道士吕翁。卢生感叹家世贫穷,道士就借给他一个枕头,说是枕上就会称心如意。此时店家正在煮小米饭。卢生枕着道士的青瓷枕睡觉,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待他一觉醒来时,店家的小米饭还没煮熟呢。后世便用“黄粱美梦”比喻不可实现的空想。“梁”可是不能用来做饭的。

    杨:水性扬花/水性杨花
    【病例】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总被视为水性扬花,遭到了有色眼镜的排斥。
    【诊断】音同形似致误。
    【辨析】“水性扬花”应为“水性杨花”。“杨”和“扬”读音均为yánɡ。“杨”,木字旁,名词,指杨树;“扬”,提手旁,动词,义为举起、升起、风吹使飘、往上抛撒等。“水性杨花”意思是像水一样流动不定,像杨花一样随风飘动,喻女子作风轻浮、朝三暮四。既然是以杨花作比,自然应写成“水性杨花”。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