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出发·去江南——青少年江南古建艺术季” 多视角切入,多年龄段参与|江南古建巡礼

  在智慧湾园区的公共空间,在东华大学环境设计系以及原构国际设计顾问的共同支持下,本次艺术季邀请东华大学环艺专业的学生们根据现场环境度身设计了3件大型竹艺装置。竹子在江南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观念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的材料,同时又以其优雅、柔韧和质朴成为江南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这些公共装置兼具欣赏和互动体验的双重效果,欢迎观众走进其中。艺术季还特别邀请著名的道明竹艺专业工匠来现场与学生共同搭建,在保证完美的视觉效果和观众参观安全的同时,让学生们有机会更深入地学习竹艺传统技法,以融合在之后的创作之中,更好地发扬与传承这些传统。

   除了竹艺装置,在智慧湾河畔左岸河堤百米长的墙体上,艺术季征集了百余名小学生在艺术家陈汉煜的指导下一同参与,共绘“姑苏繁华图”。古画《姑苏繁华图》与《清明上河图》一样,是长卷式构图的古代风俗画,艺术家延续其散点透视视角,用明快简洁的线条将建筑概括成几何元素。内容上以上海宝山的知名建筑依次铺排,加上典型江南古建筑作为连接,同时结合作者个人风格,突出“向上生长的水滴”的概念,体现生生不息的直观感受,形成具有当代审美的海派景观长卷。而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参与其中,为其平涂色彩,为壁画长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以小见大 让古建保护不落于虚空


  我国自1949年开始,投入国家力量研究和保护古建筑;十八大以来,国家更是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无数代人的付出,为国家和民族保留下26万余处古代建筑遗产。目前,国保单位中古建筑总数已达2160处,涵盖中国古建筑发展的各个阶段,包括中国古建筑的各种类型,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特色。2019年习总书记在视察上海杨浦滨江时发表的讲话,“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并表示,致力于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的工作,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江南古建艺术季”从“江南”这样一个较为在地性的视角切入,着眼于“民居”这样日常化的生活场景,让中国古建筑巨大的课题更易于被青少年和广大受众接收,不过度追求学术化和形式主义。保护传承中国古建筑、传统文化遗产事业是一条漫漫长路,传承的是历史,面对的却是未来。除了保护古建筑,“江南古建艺术季”更希望传递一种对于古建保护的新理念——看到古建中的生命与生活,将传统营造技艺传递给新世代。



  关于展览

名称:出发·去江南——青少年江南古建艺术季

时间:2021.07.09——2021.8.31

地点:上海宝山区蕰川路6号智慧湾科创园

顾问:秦同千

策展人:施瀚涛、王青、丁艳丽

艺术展部分参展艺术家:丁文父、邵仄炯、杨泳梁、周仰、陈汉煜

技术指导单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乡土建筑保护与发展专项基金

主办单位: 上海市宝山区文化和旅旅局、上海文化出版社

协办单位:上海燊榕古建保护研究中心、上海智慧湾科创园

特别支持:上海三嘉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本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海上大美术创研中心、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新媒体联合工作室、秦森企业、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原构国际设计顾问、周围画廊、Philo Art、杭州晚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