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国家演变背后的财政逻辑|《财政中国三千年》

    本书以财政政策为主线,亦详细介绍了各个经济改革、变法背后的思想,在这些思想理念下催生出了哪些财政政策。例如春秋的商鞅、管仲变法,作者引用大量的相关典籍介绍二人的治国理念与思想理念。在商鞅眼里,社会是不断前进的,过去的礼法完全不用遵守。又如儒家的思想,儒家认为过去的礼法才是最好的,君民们都应当效仿先人。到了汉朝二者被结合起来,用儒术柔化法治,进而出现了影响整个中华帝国的外儒内法的思想结构。

    三千年的财政历史的梳理与总结,对如今我们国家财政政策的制定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例如近几年在各大平台上,很多商业人士的声音反映我国的税收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较重,希望国家能够降低税收。但是从汉朝的减税政策中可以看到,其所带来的影响使得国内豪强林立,国家政权衰落。这表明,如果只是一昧地降低税收,是否会带来同样的影响呢?新型财政政策的确立,其风险和受益都是难以评估的,帝国时代背景下的财政政策已不适用于现代国家。不过其背后的哲理思想却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书中阐述的三千年财政史包含了中国三千年的文化思想,这些文化思想的积淀跨越千年的时光,势必在当今社会熠熠生光。本书语言紧凑准确,使用的词汇精简达意。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