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大历史:一部瘟疫启示录

    本文为世纪出版集团旗下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21年1月新书《流感大历史:一部瘟疫启示录》中文版推荐序,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


    2020年,一场袭遍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自身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能力。当我们回首历史,发现早在1918年那场致命的大流感中,人类已经遭遇了和现在相似的经历。

    19世纪末,工业革命带领人类进入全新时代,经济文化空前发展,犹如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中所描绘的场景,环球旅行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医学领域,随着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人类逐渐揭开了一张又一张传染病的神秘面纱。白喉、伤寒等危害人类的疾病被发现是由细菌引起的,继而血清学疗法和疫苗相继出现。霍乱、鼠疫、结核,甚至是疟疾等危害人类上千年的疾病的病原被人类发现,并且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逐步得到了控制。然而流感在全球的流行却给充满自信的人类当头棒喝。

    人们对于流感的流行感到束手无措。当时流感在科学技术最为先进的、城市化最为发达的欧美各国肆意流行。当时所有的卫生措施似乎对流感并不能起到阻止传播的作用。直到国家的首脑和王室成员都发生感染,甚至病亡时,人们不得不接受无奈的现实——任何治疗和防疫措施似乎都没有作用。当时的科学家试图从流感感染者的体内分离细菌,并且自认为分离到了导致流感的罪魁祸首。但很快被证明,从病人身上分离到的细菌并不是导致流感的元凶。

    当人们认识到流感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并且成功从猪身上分离出第一株流感病毒时,已经是1930年了。1935年,随着世界上首支流感疫苗诞生,流感才开始有了真正有效的预防手段。此后,虽然流感病毒依旧通过其极强的传染性和变异性在全球流行,但是再也没有造成过形如1918年大流感一般的杀伤力,流感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成为人们手中的有力武器。全球的传染病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总在不同场合告诉大家:新的流感大流行迟早会降临人间,然而人们发现即使是2009年的H1N1流感也不过是“虎头蛇尾”,真正可以堪比1918年大流感的大流行并没有到来。

    直到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才让大家意识到,“狼”终于来了。只不过等来的并不是计划中的流感病毒,而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因此,人类之前为流感大流行所做出的种种准备似乎都不再有效。一开始不少人低估了它的传播能力,认为它会像2003年SARS流行一样,自动消失。也有人寄希望于短时间内开发出特效的药物和疫苗,迅速控制疫情在世界范围的传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短短不到1年时间,全球新冠疫情感染人数已经超过7800万人,死亡人数超过170万人。无论是传播速度、感染人数和致死人数均成为一个世纪以来传染病之最。此时,我们开始担忧人类的命运和未来,人类再也回不到新冠疫情流行前的世界了吗?

    而此时,英国作家马克·霍尼斯鲍姆的《流感大历史:一部瘟疫启示录》放到了我们的书桌前。马克·霍尼斯鲍姆是一位以记录传染病历史题材而获得业内好评的作家,他的作品《人类大瘟疫——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行病》记录了从流感到寨卡病毒流行近一个世纪人类与不同传染病的斗争历史,可以说是一部通史。而这本《流感大历史:一部瘟疫启示录》记录了更早的一百年,1830—1920年间,流感在西方流行的情况。本书和《人类大瘟疫》相比,从历史记录中寻找到了更加多的细节,描述了流感最为猖狂的时期,同时对于人类来说也是最为黑暗的时期。

    回顾这段历史,或许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发展历史始终是和传染病纠缠在一起的。人类虽为地球上的特殊生物种群,但也不可能离开微生物而独立存在,而微生物作为绝大多数传染病的致病原也不可能被人类彻底消灭。一部传染病史,就是人类和微生物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斗争史,人类的生存与进化离不开微生物,但是也数次遭受险被消灭的命运。传染病的大流行时期是病原微生物在一定阶段占据了优势。这个阶段,大量人口死亡,人类会恐惧,甚至变得歇斯底里。但恐惧过后,人类会通过主动和被动的行为来抑制病原体的传播。这样的场景在人类的历史上总是一再上演。

    我们既不应该过于自信,认为人类已经具有征服所有传染病的能力,也不应该过于悲观,认为新的传染病会征服人类。面对传染病,多了解一点传染病的历史,我们将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现在正在流行的这场传染病。虽然历史总是如此雷同,但微生物在进化,人类也在进化,每次流行都各有特点。人类必须保持谦卑之心,依靠科学,既要跑得比微生物更快,也要学会和微生物共生共存。

                            张文宏  王新宇
                            2020年岁末于上海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