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负众望,浦东开发成效卓著。今日之浦东,面积占整个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常住人口占全市的四分之一,而GDP占全市的三分之一,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三分之二。这里高楼林立,道路宽敞,流光溢彩,美轮美奂,一切形容美好城市的嘉言慧语,高(楼房高)、快(速度快)、美(环境美)、时尚、宜居、宜业等,都用来描绘浦东,也不算过分。今日之浦东,早已与浦西比翼齐飞,难分轩轾!那句所有上海人都耳熟能详的俗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早成历史词汇。这一切,是党中央英明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地倾力相助的结果,是上海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浦东开发伊始,上海便提出“金融先行,贸易兴市,基础铺路,工业联动”这十六字开发战略。这是一个全局在胸、循序渐进、超常睿智的开发战略。浦东开发需要的资金数以万亿计,从何而来?于是,开发者创榛辟莽,筚路蓝缕,创办了证券交易所,创造了“土地空转、批租实转、成片规划、滚动开发”的崭新开发模式,使“金融先行”落到实处,也迈出了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第一步。“贸易兴市”是上海传统,是上海发挥襟江带海禀赋优势的关键所在。“贸易兴市”是个系统工程,港口、机场、道路、桥梁、隧道等必须相应跟上,所以,第三句是“基础铺路”。工业是现代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一个世界卓越城市离不开现代制造业,于是有了“工业联动”。
这十六字开发战略落到实处,便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这十六字开发战略,是个点石成金的战略。其实质是开发者敏锐地看到了并成功地激活了上海城市综合文化资本。这个城市综合文化资本,包括上海卓越的禀赋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完整的工业门类、充沛的人力资源,也包括上海人在国内国际广泛享有的难以量化而又极其重要的文化影响力,这就是邓小平所说上海的王牌、素质、品格等文化因素。上海能够成功地将自身综合文化资本激活,将无形资本化为有形财富,这是上海之所以为上海的奥秘所在。
这十六字开发战略,体现了开发者超乎寻常的全球意识、现代意识,集中体现在朱镕基等极端重视的浦东开发规划中。这一规划,视域广阔,理念超前,涉及产业结构演变、人口增长、市域扩大、土地利用和开发、交通及市政建设、浦东与浦西联系、上海与长三角联系等多方面因素我们看到,在规划中,不光何处是金融区、何处是保税区、何处是出口加工区,标识得一清二楚而且连何处是高楼、何处是公园、何处是环线、何处是中央大道,均设想周全,巨细无遗。上海市领导对浦东新区定位,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区,是一个布局合理、环境宜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城区。更值得城市研究者由衷赞赏的是,浦东开发是一张蓝图管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绝无换一代领导换一通规划的弊端。这也是浦东开发日新月异渐臻佳境的原因所在。
浦东开发的实践,是开发者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路线,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战略的结果,开放、创新是其最为鲜明的特色。
开放,贯串浦东开发全过程。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开发思路开放 项目设计开放 面向全国各地的开放
而创新是上海城市品格的灵魂,贯穿于浦东开发的始终。20世纪90年代初,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城市规划设计需要严格保密,但陆家嘴规划却率先打破惯例,向全世界征求方案,搞国际方案招标,这是石破天惊的举动,更是重要的制度创新。邀请外国专家参加上海市长国际咨询会议,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拿出来请大家讨论,这也是重要的制度创新。浦东的开发战略就是创新战略,浦东的规划就是创新规划。从技术创新层面看,更是难计其数,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等地标性建筑,每一座都是众多创新的集成,金茂大厦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结构施工所采用的整体提升钢平台模板体系,上海中心大厦在主楼塔冠阻尼器使用方面,都有众多技术专利,富含创新成分。
浦东开发三十年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可以归纳为“无分中西,不别社资,民祉为鹄,美善所是”。在为何开发、如何开发方面,广泛汲取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不管其源自中国还是西方,也不去争论其姓社还是姓资,最终衡量的标准就是真善美,也就是邓小平所说的三个“是否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归根到底,“民祉为鹄”, 以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为根本宗旨。这是一种高度自觉的境界,一种充满自信的境界,也是体现共产党人立党初心的无私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