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邻居眼里,米勒太太是一个性格孤僻、神经兮兮的“怪人”。也许她真的患上了精神疾病也说不定。也许她独处太久了,太渴望和别人交流却鼓不起勇气,才想象出了米丽亚姆这么一个虚拟的小女孩的形象,来和自己作伴。
不管怎样,当年阅读这个小故事的时候,精神处在困顿中的我一下就被击中了。卡波蒂精准地写出了大城市里孤独者的状态,用一个“闯入者”的故事,强迫一个孤独的人和别人打交道,最后精神崩溃。
虽然对米勒太太的遭遇深感同情,甚至我和米勒太太有诸多相像之处,但奇怪的是,我读完这个故事并没有变得更“丧”,反而获得了一丝勇气,反复地劝说自己:“可能孤独是根植于人类本性里的缺陷吧,渴望和人交流却鼓不起勇气的,不止你一个啊!如果想和别人交朋友,就请勇敢一点。”
渐渐地,我也学会了和人交往,结交了很多知心又有趣的朋友。虽然我后来离开了那座城市来到上海,但直到今天,我仍然和那些朋友保持着联系。
我时常会想起这则题为《米丽亚姆》的短篇小说,想起这本几乎每一篇都堪称经典的《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想起那个被毛姆盛赞为“第一流的文体家”的天才作家卡波蒂,是他“拯救”了我,给一颗孤独的心以莫大的慰藉。
了解杜鲁门·卡波蒂的生平经历之后,我更是深有感慨:确实也只有看遍人心冷暖、阅尽世态炎凉的卡波蒂,才能创作出如此精准、直指人心的小说。
在墓地寻觅适婚男子的女人、对彩票游戏执着到固执的小男孩、与心上人私奔的女郎……他塑造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角色,谱写了一曲曲献给边缘人物、“非正常”人和孤独者的赞歌,不是为了刻意猎奇,而是为了抚慰一颗颗渴望被抚慰孤独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