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件衬衫,全程吊着,不会被压皱。小抽屉可以放别针、领扣和袖卡之类的男人细软,扁抽屉里能放下两双男人的皮鞋。要到许多年后,LV到上海来展览它们家的古董箱子,我才看到,原来父亲的铁皮箱子是1950年代初的流行式样。
我记得在他的箱子里,有一套淡米色的尼龙西装,还有下摆很长,一直遮住内裤的淡黄色尼龙衬衣。浅棕色的编织网眼皮鞋是捷克产的,带着东欧那种轻松而淳朴的小布尔乔亚气息。那时候的袖卡,里面是可以伸缩的钢丝,外面包着缎子。爸爸的领带夹是两只金色的马头。
小时候,只要看到它高高地立在走廊里,就知道是爸爸出洋回来了。
他的工作需要他一直穿漂亮和讲究的衣服,在上海满街都是蓝制服的时候。但他从未为自己有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感到庆幸,他是真心想要和别人一样穿蓝制服。他总是教育我们小孩,他这样讲究,完全是工作需要,而不是我们借此可以与众不同的理由。
所以从很小开始,我就知道要抵抗物质。
可是,我猜想,爸爸也喜欢漂亮的衣服和轻而结实的捷克皮鞋,明白它们到底是比蓝布衣服好看。也许他也喜欢欧洲,他自学了俄文、英文和波兰文,早年还学了日文。听说,在工作中,他喜欢直接用外语和外国人交谈。他也喜欢自己开车,喜欢自己擦洗他的蔡司微型相机。
所以,他总是把飞机降落时发的薄荷胶姆糖留给我吃,那是波兰糖,由波兰航空公司发的,因为在中国买不到那样的糖。他还会把给我买的玩具放在他的皮鞋里。那是些漂亮的波兰塑料玩具,过家家时候用的。但是他从来没有表现出对它们的留恋。到晚年,他更愿意沉浸在对年轻时那些危险而艰苦岁月的回忆里:在延安,在东北。他留恋那时革命者的队伍中一心为了理想,全然不计其他的单纯和决然。
铁箱子是我小时候最爱看到的东西之一,如今它平放在我家的沙发前面,成了茶几。

陈丹燕作品7种
《上海的风花雪月》 《上海的金枝玉叶》 《上海的红颜遗事》 《公家花园的迷宫》 《成为和平饭店》 《外滩:影像与传奇》 《陈丹燕的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