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由朝廷下令编辑的庞大丛书,无论是儒家的、佛教的还是道教的,它们不仅呈现着那个时代的知识取向,宣示着那个时代的知识世界,还让后世理解那个时代的知识水平。尽管此后的朝代还会有后来居上、更大更全的丛书,但在这个历史的角度看,就像地质学上的“地层”一样,每一层都有每一层的意义。《永乐北藏》正藏印出已经五百七十年,续藏刻印也已经四百二十多年了。现在,尽管各种旧的大藏经一套一套被影印出来,新的大藏经也被一次又一次编纂起来,但是,这部四五百年以前明代官方刻印的大藏经,作为基本佛教典籍的汇编,作为一部经过较好校勘的藏经,尤其是作为明代佛教知识的见证,我想,它仍然有其价值。
上海书店出版社这次以《永乐北藏》为底本,参考了《乾隆大藏经》等版本,又经过校订与核对,与黄山书社共同推出这部《佛藏》,意在为弘扬、普及中国佛教文化。上海书店出版社的编辑告诉我,一九八八年他们整理出版了胡道静先生作序的《道藏》,在岀版界、学术界、读书界取得持续的好评。这次整理影印出版《佛藏》,要我写几句话,我也藉此谈谈《永乐北藏》以及汉文大藏经的发展情况,藉以勾勒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大致脉络。是为序。
2010年7月8日写于复旦大学
(此文为葛兆光教授为《佛藏》所写序)
葛兆光,曾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