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恐慌,主动出击 ——AI时代的通关攻略

不容忽视的大趋势
    今天,当我们还在调侃人工智能产品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将变成怎样。不过,你只要稍微回想一下过去几年里,电子商务如何让不少商场成了纳凉之地,也许就不会如此轻率地把自己置身事外了。

    事实上,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已经开始接到人工智能打来的推销电话,接受人工智能眼镜的体温扫描,每隔几周就会看到无人驾驶汽车的新进展,医学领域中已经开始用人工智能来辅助诊断病情。未来已来,已不再是一句空话。

    正是基于对人工智能巨大潜力的预测,不同领域的专家(如李开复)判断这将导致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下岗潮(也许用“换岗潮”更能抚慰心灵)。专家们初步预测,在未来10~20年间,将有数以亿计的人面临岗位转型的可能。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看待人工智能,并且应对这充满挑战的未来呢?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做客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和悦悦读书共同搭建的栏目“名师来了”,分享他对人工智能社会的看法,并推荐了一套打开人工智能社会的秘钥——“人工智能”丛书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通过智能机器延伸、增强人类改造自然和治理社会能力的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涉及哲学、心理学、数学、语言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其最终目标不是发展自主的机器智能,而是借助人工智能增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拓展和延伸人类的智能,并最终造福人类社会,是发展人工智能的根本使命,也是唯一使命。

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
    不远的未来人工智能将带给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以下节选自《人工智能 高中版》)

    趋势一 是机器,更是家人:形态丰富的机器人,如管家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涌现在家政、教育、健康服务业,带给人类新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 全新的超级视野:AR/VR、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应用,将帮助人类突破空间、表象、时间的局限,获得全新的超级视野

    趋势三 不用开口的零搜索:未来,不需要通过点击按钮来表达你的需求,桌椅、家电、汽车将主动为人类服务

    趋势四 懂“我”的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将把行人、驾驶员、车辆和道路连接到统一的动态网络中

    趋势五 这些事,让机器做:让机器从事处理高危险、高重复性和高精度的工作,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安全性

    趋势六 人机协同创作:机器学会艺术创作,人类的作品也因机器辅助变得更为丰富

    趋势七 更顺畅的沟通:跨语种的沟通变得更便捷,信息传播更有效

    趋势八 共享共生新模式:在开放合作中,共享全球生态资源,共创高价值的智能商业模式

怎样面对人工智能社会?
    与人工智能握手,与人工智能合作,也许是将来人类不可抗拒、必须要适应的社会环境。

    有的人因此而恐惧,但事实上所有的恐惧,都源于未知。

    假如我们能多了解一些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甚至是它的本质,也许就能借助人工智能的强大赋能,帮助我们实现新的成长和飞跃。

“人工智能”立体读本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人工智能自然也不例外。我国曾于2017年7月8日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本套“人工智能”丛书是基于社会发展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人工智能的学科特性进行设计的。共分3册,分别是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由国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任友群先生担任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先生倾情作序。



    基于实践:上海人工智能课程的探索科学家、工程师和教育家的心血和智慧

    提升素养: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做好面向未来、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准备

    培养思维与习惯:围绕人工智能,不囿于技术,充分凸显课程育人的功能,重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和与之相适应的意识、能力和行为习惯。

    据张治老师介绍,本套“人工智能”丛书提供了立体的服务资源,设置了以下四层资源架构:

    1.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图书相关的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教师需要讲解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电子平台进行获取。

    2.开发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享受AI实践的快乐。

    3.人工智能公司,由他们将赛道开放出来,共享资源,如语音智能、视觉分析等,引导学生参与真实的实践过程。

    4.大型竞赛活动,通过竞技活动来引领学生发展,使得有志于AI领域的青少年很早就能崭露头角,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