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专业来了! 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人工智能(AI)”成了高频词,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180所高校都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
这是人工智能被纳入我国本科专业的第二年,去年仅有35所高校获批,今年涨幅惊人,超过去年的5倍。
人工智能比赛来了! 今年7月,教育部“官宣”了2020—2021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35项全国性竞赛活动,包括“自然科学素养类”(21项)、“人文综合素养类”(9项)、“艺术体育类”(5项)。其中,“自然科学素养类”中前十项赛事均和人工智能相关,占比达到50%。
人工智能课程来了! 今年9月,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将使用新修订教材。最新的教材大纲显示,从三年级一直到九年级,课程内容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其中人工智能占80%。比如,三年级新增了“信息社会”和“网络生活”,四年级新增了“走进多媒体”“制作演示文稿”和“数字名片(H5)”,五年级新增了“算法和程序设计”,六年级出现了“大数据”“初始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八年级还将新增Python(一种进化得最好的机器能听懂的语言)课程内容。
这一切都说明,“人工智能”这个听起来颇为“高大上”的科技热词,已逐步从专业实验室走向高等学府甚至中小学校园,它将成为“未来科技的最大风口”。
如何学习人工智能? 从概念到落地,人工智能已历经60余年的探索。 回眸历史,它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要人物与事件? 人工智能有强弱之分吗? 如何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 计算机真的能模仿人类的大脑吗? 机器学习到底是怎么回事? 除了下棋、扫地、批作业, 人工智能还能帮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吗? 最关键的是,青少年也能学会人工智能吗?
人工智能的大潮已经来临, 如何从0到1, 获取“智能+时代”的必备技能, 让今天的孩子为明天做好准备, 或许,你可以从《探索AI新世界》开始!

《探索AI新世界》 王晓萍 朱东来 著 58.00元 2020年8月 出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青少年的心智特点,兼顾趣味性和系统性,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实例和图片,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定义、起源、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引导青少年对人工智能这一新兴领域产生兴趣并初步入门。为了提升青少年读者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及想象力,本书还设置了相应的思考环节与动手实践环节。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课内教材或课外普及读物,为相关学科教师提供教学素材,也可为社会大众阅读。
作者简介 王晓萍,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高级工程师。从事政府信息化工作十余年,长期关注前沿科技动态及应用,积极参加科普推广等社会服务。 朱东来,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企业信息化领域研究,致力于青少年计算机科普教育的普及与推广。
专业人士层层把关 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新颖性
作者为科班本硕毕业的专业人士,多年来一直从事信息化行业,使本书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有了根本保障。尤其是一些较为前沿的主题,更请到了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的学者,以及行业领先公司的资深专家进行审稿,确保内容严谨、准确。
知识与方法并重 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通俗易懂地介绍人工智能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多位先驱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新世纪以来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多项重量级成果。“想一想”栏目总结了科学家做科研的方法及其所具备的科学素养,如好奇心、合作、创新等,有助于青少年养成科学习惯,掌握科学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 让概念不再晦涩,让科学不再高冷
深入浅出地讲解支撑人工智能的多项关键技术,尤其注重运用青少年能够理解的例子来解释各种技术的核心思想,力求贴近该年龄段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需求。相信每一位读者看完后都会对人工智能的整体技术框架有所了解。
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看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各行各业
按照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行业领域划分,从日常生活及行业应用中常见的场景入手,结合多家公司提供的高清示例图片,生动地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社会各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应用现状,描绘出一幅鲜活的“智能+”时代画卷。
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 今天的孩子要为未来做好准备
青少年应该如何入手学习人工智能?关键在于熟悉和掌握编程思想、原理与方法。本书基于广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及家长的现实需求,介绍世界各国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计划,提供多种免费?用的网络学习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