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自从读了黑格尔哲学以后,我成为黑格尔的景仰者

    今天是十九世纪伟大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250周年诞辰。2018年以来,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了全新编辑整理的“王元化著作系列”(目前已出版七种)。七本书中每本都提及阅读黑格尔著作对他的重大影响。其中《读黑格尔》一书更是构成了王元化先生对黑格尔全面理解的体系之作,亦屡见对黑格尔的深度讨论和精彩评价。本社谨从该书编选以下文字纪念两位哲人。



读黑格尔的思想历程
王元化

    我开始接触黑格尔是在隔离审查的第二年。经过一年多时间,我的问题基本清楚了,内查外调已经结束,我被允许读书读报。我读的第一本黑格尔的书,是一九五四年三联书店初版印行的贺麟译《小逻辑》。这是根据新中国成立前的商务本子重印的。这本书我现在还保存着,纸已发黄,封底业已脱落。在最后一页上记载着:“一九五六年九月七日上午第一次读毕。”下面有这样几行文字:“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开始很吃力,但越读兴味越大。深刻,渊博,丰富。……作了重点记号。作了第一次笔记。”时间过去整整四十年了,我已记不起当时所记的笔记内容,这本笔记早就遗失了。记得初读《小逻辑》时,宛如进入一个奇异的陌生世界。我完全不能理解黑格尔所用的专门名词和他的表述方式。费尔巴哈曾经说,黑格尔将具体的例证都放到脚注中去了。他的正文是思辨性的、抽象性的。试想这怎么能够使一个从来不习惯于思辨思维的人去理解它?在读《小逻辑》的开头几天,我完全气馁了,几乎丧失了继续读下去的勇气。可是我想我应该像许多开头并不懂黑格尔的读者一样,无论如何应该把这部难读的书读完。我打算反复去读,先通读一遍,然后再慢慢细读或精读。这个决心一下,我驱走了失望情绪,耐心地去读第二遍。在上面提到的那本现已破旧的《小逻辑》最后一页上,我记下“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一日下午第二次读毕。此次历时两个多月,做了十一册笔记,共三百二十六面,约二十万字左右”。我在第二遍阅读时,开头很缓慢,每天早上只读书中的一节。我要求自己尽量读通读懂,对书中的某些疑难问题,有时一直从早上考虑到下午。这样一点一点去消化,使我养成了一种钻研的习惯。后来我从一些艰深著作中得到了读书之乐,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六十年代初,我向熊十力先生问学时,他批评读书“贪多求快,不务深探”的作风,而提倡“沉潜往复,从容含玩”,使我深锲于心,即由于我有过上面那一段读书体验的缘故。这次所写的十一册笔记连同差不多时期所写的读《资本论》第一卷的十来本笔记,我于一九五七年隔离结束后带回家中,“文革”动乱中也没有随同其他书札一起被毁,幸而保存下来。两年前我将它们全部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了。

    在一九五四年三联初版印行的《小逻辑》最后一页上,还记载着“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九日第三次读毕”,下面没有附加任何说明。现在本书所影印的《读小逻辑笔记》就是第三次读毕之后所写的笔记,记笔记的时间约在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到十二月光景。我读黑格尔《小逻辑》共有三次。韦卓民先生在通信中,曾称我读黑格尔“韦编三绝”即是指此。这三次阅读《小逻辑》是就通读而言,至于平时翻阅检索的次数,就没有记录了。我应该承认,如果说我也有一些较严格的哲学锻炼,那就是几次认真阅读黑格尔《小逻辑》为我打下了基础,使我以后可以顺利地阅读黑格尔的其他一些著作。

    自从读了黑格尔哲学以后,我成为黑格尔的景仰者。我觉得他的哲学具有无坚不摧扫除一切迷妄的思想力量。我曾经一遍一遍重读书前所载黑格尔在柏林大学授课前向听众所做的《开讲辞》:“精神的伟大力量是不可低估和小视的。那隐闭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抵抗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我每次读《开讲辞》这几句结束语,都会感到心情激荡,它体现了文艺复兴以来对人和人的思想充满信心的那种坚毅的人文精神。在那些愁苦的岁月中,它增加了我的生活勇气,使我在隔离中不致陷于绝望而不可自拔。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数十年过去了。虽然我这些年不再像过去一样,怀有对于理性主义那种近似宗教式的热忱,但我仍牢记黑格尔所说的“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低估和小视的”这句话。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