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痛苦、愤怒、悔恨,这是弥漫在案发现场的气氛,也是当事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
2014年10月,我在《每日新闻》大阪总部的社会部担任负责各类案件报道的编辑部主任。《每日新闻》当时首次推出了名为《悲欢记》的专栏,讲述受各类案件牵连的人们的心路历程,只在报道地方新闻的大阪版上连载。
有些案件即使并非重大新闻,其缘由也许亦能引发众多读者共鸣,使人感同身受地体会当事人的痛苦。带着这样的想法,专栏记者多次走访案发现场,拜访当事人及案件调查人员,力求还原案件细节。经过不懈的努力,当记者得以与当事人会面,直面他们流泪的脸庞、倾听他们诉说自己的痛苦时,心灵也为之深深震撼。
专栏一直持续到2016年3月,荣获“第23届坂田纪念新闻奖”(第一部门“独家新闻?策划报道”报纸部门),该奖项主要用以表彰关西地区的优秀新闻报道。根据专栏内容编辑整理的《现场的残影:记者笔下的“悲欢记”》(新风书房)一书也出版问世。
随着专栏的连载,发生了一件值得关注的事。专栏所报道的案件类型多种多样,有故意杀人、虐待儿童、交通事故、毒品等,在连载期间所报道的共计35起案件中,有4起与看护有关的悲剧。而这4起非特意报道的看护相关案件,却引发了空前的关注。
于2015年3月30日刊载的名为《灯之光》的案件便属其一。
2015年3月14日,白色情人节的傍晚,某咖啡厅老板(73岁)到一位熟客家去赠送曲奇饼。
该熟客是一位老妇人(80岁),在自家玄关见到老板后,便开始抱怨道:“我儿子经常尿床。我现在年纪也大了,渐渐力不从心,到底该怎么办好呢?”由于老板店里还有客人,老妇人在接受了曲奇饼之后,便与之道别。
第二天上午9点左右,警方赶到位于大阪市旭区某妇人的家中。
在位于二楼的起居室内,该妇人的长子(54岁)被发现死于被褥上。其颈部有疑似被勒的痕迹。而站在尸体旁的妇人,当天就因故意杀人嫌疑被逮捕。
该妇人于当天早晨向住在别处的长女打电话,坦白了自己的罪行。
据大阪府旭区警署知情人士描述,该妇人与无法行走且有智力残疾的长子共同生活。妇人的丈夫约十年前入住某护理机构,并接受看护至今。妇人独自一人照料长子的生活起居、操持家务,还要为身在护理机构的丈夫送去换洗衣物。
长子在福利机构的工厂上班。每天早晨7点,妇人都会在路边静静目送儿子远去的身影。
到了晚上,儿子就挨在妇人身边憨甜入睡。妇人悉心地照料、陪伴着儿子。即使外出参加老人会的活动,也时常因为担心儿子,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家。
妇人曾苦笑着对邻居说道:“无论如何都放心不下我的儿子啊。”
妇人每天努力地操持家务,把家中打扫得干净整洁。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妇人的身体不再硬朗,承担这般繁重的劳作也变得愈发吃力。于是她便萌生了把儿子送去护理机构的想法。
根据护理机构工作人员所述,妇人经区政府介绍曾前来咨询。当时她这般介绍自己的情况:“我的体力已经支撑不下去了。我这把年纪,也不知何时走到尽头。我不在了的话我儿子该怎么办呢?”
护理机构随即开始着手做各项准备工作,然而最终还是晚了一步。
妇人每周有两天会光顾附近的咖啡厅,点上一杯咖啡,休息放松片刻。
每年的情人节这天,她都会带着小小的巧克力来到店里,向平时帮忙更换灯泡、搬动家具的老板表示感谢。
今年也是如此。然而进入3月后却未见妇人再度光顾,因此老板便在白色情人节这天带着作为回礼的曲奇饼,上门拜访了她。
咖啡厅打烊后,独自走着夜路回家的老板,总能看到从妇人家中透出的点点灯光,让他的心灵归于平静。
“当时如果能耐心地听她倾诉的话就好了啊……”
然而,那温暖人心的点点亮光已经再也看不到了。老板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掩面痛哭。
对该案件进行报道的时候,在延续《悲欢记》专栏的同时,《每日新闻》正致力于策划另一项深入报道特定主题的项目。
作为社会部机动记者的涉江千春、向畑泰司,这两名骨干记者被任命为新项目采访组的成员。他们不负责记者俱乐部的相关工作,而是跟踪报道各类事件。
我曾任负责大阪府警方相关新闻报道的首席记者,当时两人都是我的直属部下。继生活安全及交通课后,涉江转而负责搜查二课的采访工作,搜查二课主要分管贪污、渎职案件。而向畑则负责搜查一课的采访工作,对故意杀人、抢劫等恶性案件进行取材。
哪怕是双休日,涉江与向畑也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追踪着各类案件。在采访调查过程中,他们不仅经历了对身心的严峻考验,同时也掌握了作为记者应有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