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憨态可掬的维尼熊80岁之际,迪士尼宣布开拍新的小熊维尼系列电视片,并在2007年播出,小男孩罗宾的角色被一个小女孩代替。小熊维尼原本是英国儿童文学作家A.A.米尔恩(1882—1956)笔下的一只贪吃蜂蜜的熊,维尼的故事原本有结局:
“维尼,说你保证不会忘记我,永远,甚至当我100岁的时候,你也不会忘了我。”
维尼想了一会儿。
“那时候我多少岁了?”
“99岁。”
维尼点点头。
“我保证。”他说道。
这是典型的笨小熊式回答,肯定而温暖的承诺冲淡了离别的伤感。所有伟大的童话,无一例外都会有这样一个经典时刻。没脑子的维尼给出的,其实是对所有迷恋百亩林的人的承诺:只要愿意,你随时可以收到来自百亩林的快乐消息。
时至今日。小熊维尼的故事有了超过30种语言的译本,7000余万本的销量,在迪士尼动画片中穿上红衣服的维尼创造了几十亿美元的财富,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之一,维尼当年冲口而出的无心诺言确实不虚。
难怪维尼最亲密的朋友小猪会这样看他:“维尼没啥脑子,却总不会受到伤害。他总做傻事,结果却不错。”因为没脑子,维尼才成了百亩林唯一的诗人歌者,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天才:
“诗和歌谣不是你能找到的东西,而是主动找到你的东西,你能做的就是到它们能找到你的地方去。”
维尼的笨是故事真正的魅力所在:笨到极致却一点不傻,其实那是澄明如水的天真。以天真的心看世界、想问题、做事情,简单而直接、自然而从容,很容易向世界敞开心扉,快乐和温暖伸手可及。正因为如此,小熊维尼的故事这么多年来一直撩拨着无数人的心,让他们跟随着笨小熊在百亩林里快乐流连。维尼确实是天才,笨到令无数人痴迷的程度,就成了智慧:不是你找到快乐,而是让快乐找上你。
被快乐找到,实在是阅读伟大童话故事最美妙的经验。还记得曾在大学校园里传看《夏洛的网》的情形,一位师兄专门撰文说伟大的童话是“好人的暗号”,单纯的快乐将这些人聚拢在一起,天真的心被点亮。维尼的缔造者A.A.米尔恩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在读一部伟大的童话《杨柳风》时,立刻就被迷住了,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不说,后来还动手将《杨柳风》改编成了童话剧。跟《杨柳风》一样,小熊维尼的故事最初也是米尔恩讲给儿子听的故事,阅读和创作体验一定很类似——他被快乐找到了。
米尔恩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儿子罗宾喜爱的一只伦敦动物园里的小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拿大军队兽医哈里·科里伯恩上尉在途中收养了一只小熊,并带到了英国。上尉教它表演,小熊深受士兵们的喜爱。部队后来要开往法国前线,上尉把小熊送给了伦敦动物园。喜爱这只小熊的罗宾,将自己的玩具熊叫作“维尼”。罗宾、小熊、小猪、猫头鹰、兔子瑞比、老驴依唷、袋鼠、小豆、跳跳虎在百亩林中快乐而好玩的故事——《小熊维尼》和《小熊维尼角的房子》分别在1925年和1928年出版。有别于迪士尼版小熊故事的热闹好玩,原著更从容舒缓,别有一种诗情。
据说米尔恩并不是特别喜欢孩子的人,是什么神秘力量让他的笔端流淌出如此好玩的故事,如此无限地接近快乐天真的童心?应该是跟维尼作诗谱曲一样吧:故事找上了他,或者他正好出现在快乐上演的地方。
其实,人人身上都存在维尼那样简单的快乐智慧,只是容易被流尘遮暗而已。需要做的不过是如小熊维尼一样“笨”,心自然就会向世界、向快乐敞开。很多时候,我们无力或者忘记了开启快乐心窗,如果碰巧与维尼不期而遇,快乐和诗情立刻就会变得伸手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