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处境与特征

    女人肯定是因为她的生活在无力反抗的背景上消泯于无形,才动辄哭泣;无疑,她在生理上不如男人能控制交感神经系统;她的教育教会她听之任之:禁忌在这里起着重大作用,因为狄德罗、邦雅曼·贡斯当就常常泪如泉涌,而自从习俗不让男人哭泣,男人就不再哭泣了。而且女人总是准备对世界采取一种失败的姿态,因为她从来不曾坦率地接受过这个世界。男人接受这个世界;不幸本身不会改变他的态度,他会面对这个世界,不会“被人打倒”;而只要有一点不快就足以让女人重新发现世界的敌视和命运的不公正;于是,她投入最可靠的庇护所:自身;她脸上的热泪,她哭红的眼眶。

    人们希望她被打败:她陷入失败中,沉入水底,淹没了,摆脱注视她的男人,后者像在瀑布面前一样无能为力。他认为这种方法不够光明正大,但她认为,从一开始斗争就不是光明正大的,因为没有让她掌握任何有效的武器。她再一次求助于魔法咒语。她的哭泣能激怒男人,这使她更有理由采用这种办法。

    有大量的女性行为应当理解为抗议。我们已经看到,女人常常出于挑战而不是出于乐趣对丈夫不忠;她故意冒冒失失和大手大脚,因为他有条不紊和精打细算。厌恶女人者指责女人“总是迟到”,认为女人缺乏“准确感”。其实,我们已经看到,女人多么顺从地屈服于时间的要求。她是故意迟到的。

    可以理解,从这个角度看,女人是拒绝男性逻辑的。男性逻辑不仅不切合她的体验,而且她也知道,在男人手中,道理变成一种暴力的狡黠形式;他们不容置辩的断定,目的在于欺骗她。男人想把她封闭在两难境地中:要么同意,要么不同意。从所接受原则的整个体系来看,她应当同意:拒绝同意,就是拒绝整个体系,她不能让自己引起这样的哗然,她没有办法重建另一个社会。然而,她不能接受它。她处在反抗和受奴役中间,违心地忍受男性权威。在每一个场合下,都必须通过暴力让她承担半推半就地服从的后果。

    说明:本文摘自《第二性》,限于篇幅有删节。因文案需要,特将段落顺序做了调整,将“男人乐意依据黑格尔的这个观点”至“因而缺点变得更显著了”部分前提到了本书摘开头。实际顺序请以本书实际顺序为准。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