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译者:陈竹冰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数:539页 ISBN:9787208135505 开 本:16开 平装 2016-01-01 第1版
 导语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作者奥尔罕·帕慕克蛰伏六年动情写就,全球60个语种正在流行。 让一千万人聚集在伊斯坦布尔的东西是生计、利益和账单,但只有一样东西支撑着这茫茫人海中的人们,那就是爱。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讲述嘈杂腐败而又日新月异的城市史诗,天真、正派又卑微的街边小贩的人生传奇。
内容提要 奥尔罕·帕慕克所著的《我脑袋里的怪东西》是一个讲述钵扎小贩麦夫鲁特的人生、 冒险、幻想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同时也是一幅通过众人视角描绘的 1969—2012年间伊斯坦布尔生活的画卷。
在麦夫鲁特还是一个生活在安纳托利亚中部穷山村少年的时候,他就不住地幻想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
十二岁时他辗转来到“世界的中心”——伊斯坦布尔打拼,立刻被那些老城消逝、新城待建的景象所吸引。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在土耳其的街道上贩卖钵扎。他与那些在城市繁华外荒凉处的居民一样,渴望致富。但是运气似乎永远都不追随他,他看着亲戚们在伊斯坦布尔暴富并定居;而自己却花了三年时间给一位仅在婚礼上有过一面之缘的女孩儿写情书,最后却阴差阳错地和那女孩儿的姐姐私奔。麦夫鲁特人到中年,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巷里做过许多营生,酸奶小贩、鹰嘴豆鸡肉饭小贩、停车场管理员……
他珍惜自己的家人和妻子,可工作失意、生活窘迫仍不断挤压着他。无论如何,他仍然夜复一夜,漫步在伊斯坦布尔街头,一边卖钵扎,思念自己的真爱,一边琢磨着脑袋里冒出的一个又一个怪怪的东西,这些念头让他自感与众不同。他,一个没钱没地位的钵扎贩子,既属于这个大都市,又在头脑中不停地寻找着另一种生活。
媒体推荐 帕慕克作品里最令人愉悦的一本小说,也是新读者深入了解这位文学大师最好的入口。 ——《华盛顿邮报》 伟大、真挚,叉令人动容的一部关于伊斯坦布尔的编年史,不同章节中细节的丰富程度可以媲美市面上任何单行本小说。帕慕克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社会政治激荡这一大背景下小人物们的日常。麦夫鲁特这个角色以及帕慕克笔下的伊斯坦布尔都令人难以忘怀。 ——《华尔街日报》 在奥尔罕帕慕克的疯狂里有卓尔不群的才华。 ——翁贝托埃科
作者简介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当代欧洲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学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布尔,曾在伊斯坦布尔科技技大学主修建筑。2006年获诺贝文学奖,作品已经被译为40多种语言出版。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于2005年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帕慕克因此书获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