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有性别之分,从何时起,“性别”一词除了描述我们生而有之的类别外,还有了其他意义:性别认同、性别主义、性别歧视……身为女人或身为男人,对我们的身体、生活、经验乃至思考方式有何不同的塑造与影响?我们又是从何时开始察觉到这两种(或者多种)不同?
6月6日在北京雨枫书馆·百盛馆,世纪文景邀请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戴锦华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孙柏副教授,为读者讲授女性写作与女性主义的基本历史、观点与关怀,并分享他们自己的“性别意识开窍时刻”。这场对谈围绕“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最新作品《阁楼上的疯女人》展开。
《阁楼上的疯女人》被誉为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圣经》,也是当代美国文论中的经典。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重读了19世纪著名女作家如简·奥斯汀、玛丽·雪莱、勃朗特姐妹、艾米莉·狄金森等人的作品,打破了民族、地域与时间等多方面限制的疆界,将19世纪的英美女性文学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综合研究。此书自问世以来,以其激进的批评姿态和对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的全新阐释,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作者桑德拉·吉尔伯特、苏珊·古芭,是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创始人之一,堪称“学术界的疯女人”。她们长期合作,撰写了多部女权主义批评论著。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中,她们认为,在每个温顺善良的女人背后,都或多或少拖着一个癫狂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