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未来日本 《平成三十年》热销东瀛

  在过去的四个月中,一本预测日本未来的小说很畅销,这就是《平成三十年》。

    今年是平成14年,平成30年就是2018年。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一年份,因为这一年正好是明治维新150周年,其中间点就是众所周知的、日本发动的太平洋战争。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后来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惨败,日本成为一堆废墟。战后日本重新崛起,很快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如今日本则深陷泡沫破灭后遗症的怪圈之中。16年后日本会怎样,这是日本国内外都很关注的话题。

《平成三十年》红透东瀛    早在1992年即日本的经济泡沫刚刚破灭之际,也就是日本的地价和股市开始出现暴跌之时,许多日本人就在议论出现怎样的情况才会在日本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有人认为必要条件是日本的财政赤字不断增加,也有人指出只有大企业接二连三地倒闭,改革才会动真格,还有人说要有两三家大银行垮台才会产生紧迫感。

    这些年来上述情况实际上都先后发生了,但日本的改革仍是“雷声大,雨点小”。屋从那时就开始酝酿新的写作计划,从1997年6月开始在《朝日新闻》连载《平成三十年》,风头几乎盖过昔日红极一时的官能刺激小说《失乐园》。到1998年7月连载结束,屋在内阁中工作了两年多以后,又对其作了补充,对所有的预测作了全面修改,这便成了前不久与读者见面的上下两册《平成三十年》(上册的副题为“无所作为的日本”,下册副题为“成败在此一举:改革”)。如今只要在网上输入该书名,马上就会出现近2000条有关信息,此外还有大量的“相关链接”供人们进一步查询。

    预测16年后的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25%小说虚拟的场景出现在2017年至2018年之间。其时日本的消费税已提高到12%(目前为5%),政府的税源仍然远远不够,于是又在讨论是否应提高到20%。其时日本的贸易收支已出现了500亿美元的逆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始终是顺差,2001年仍有8.5万亿日元的顺差,约合700亿美元),物价平均约为目前的3倍左右,但由于全球性的资源危机和日元疲软,汽油却高达每公升1000日元(目前为100-120日元)。失业率上升到6.7%,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到25%,而青年劳动力已开始减少,老龄化和低出生率的迅猛进展给日本社会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产业空心化”加剧    2018年时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300万亿日元(2001年为535万亿日元),但国债总额却高达2000万亿日元(2001年为389万亿日元),国债比国内生产总值高出50%以上。财政赤字高达77万亿日元,而国债在政府预算中所占的比重仍有25%。考虑到财政赤字的潜在负担将大幅度提高,日本财政已处于难以为继的困境。日本的人均收入已为新加坡、台湾和韩国所超越。日本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甚至连目前竞争力最强的汽车业,也成为中国企业的收购目标,“产业空心化”现象继续加剧。

日元对美元汇率230:1    其时日本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将出现明显下降。因为他们的收入要扣除14%的养老金,20%的所得税和6%的地方税。可支配收入中,在消费时还须缴纳12%的消费税,税收和社会保障负担占到毛收入的52%,由此可见其实际购买力大打折扣。日元对美元汇率已降至230:1,日本政府还打算贬至2801,以便推动出口增长。但此举对进口部门和出国旅游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日本国内的收入差距也明显拉大,富者更富而穷者更穷。富裕阶层所从事的工作均为只有在日本才能干的工作,而低收入者的工作却是发展中国家能够替代的。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同样的工作收入也逐步趋同,于是日本国内的低收入者度日维艰。

政府每天穷于应付    书中主人公名叫织田信介,出生于1974年,时年43岁,是“产业情报省”的一位课长。由于日本企业不断破产,外国企业相继在日本抢滩登陆,逢低吸纳。作为政府对相关产业的主管部门,一方面是企业和消费者要求真正实现自由竞争的强烈呼声,另一方面官僚们却仍以不变应万变,竭尽全力保护企业的利益,于是这位课长就处在这样一个艰难的环境中,每天穷于应付。来之门。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