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图书市场为何冷热不均

   出版社在决定出版该书之后,随即向法国方面购买了《地平线》的版权。那么,谁来翻译这部作品呢?黄雅琴说,社里当时首先想到了著名的翻译家徐和瑾先生。徐和瑾先生是复旦大学法语系的教授,也是我国资深的翻译家。从2004年开始,徐和瑾先生一直在翻译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他是否有时间能够担纲这部作品的翻译呢?没想到,徐和瑾先生很爽快地答应下来。由徐和瑾先生翻译的《地平线》语言流畅,文字优美,结构严谨,老先生为了使作品翻译准确,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多次同国外的朋友通信,核对文中关于地名、人名的写法,以求使翻译作品达到完美。

  黄雅琴编辑的莫迪亚诺另一部作品是《缓刑》,这部作品早在1990年代国内就出版过,此次译文出版社选择的是翻译家严胜男的底本。熟悉法国文学的读者都知道,刘自强、严胜男夫妇都是我国法国文学翻译的大家,出版社几次和严胜男教授沟通时,都得到了老人的支持。

  谈到这本书的翻译过程,严胜男先生说,莫迪亚诺的《缓刑》是部中篇小说,全书不足4万字,然而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以儿童视角来描写他所处的环境,以无数细微的迹象来回忆他童年时代的种种经历,暗示他的父亲以及他周围的大人的命运。这部小说的内容似乎与题目《缓刑》毫无关系,不过作为一种联想,读者完全可以认为,法国人在占领时期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时时受到威胁,面临可能发生的“严重的事情”。这也是莫迪亚诺作品的魅力所在,正是孩子的目光和童心,才毫无掩饰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既真实可信又充满疑问的世界。

  外国文学呼唤优秀译者

  出版社应起到桥梁作用

  “其实,国内的读者对于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还是非常喜欢的,但是如何让更多的优秀外国文学走进市场,则是出版界需要研究的问题。”图书发行代理商王天成认为。在他看来,目前外国文学图书市场冷热不均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归根结底一定要用好作品说话。“从莫迪亚诺的作品热销就可以看出来,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永远有市场,关键是出版机构如何发掘这些优秀作家,如何让这些作家作品走到读者中间。”

  由于从事图书代理发行工作,王天成对图书市场的走向有着自己的判断。在他看来,外国文学作品关注度低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出版社和读者都存在着对于作者作品不了解的问题,很多读者对于国外优秀作家了解不多,一些国外热销的文学作品,由于国内缺乏报道介绍,致使这些作家作品被介绍到国内之后“遇冷”。从另外的角度上,也存在着出版社“不识货”的现象。部分出版社的责任编辑由于业务不精,在图书策划的选题上、图书版权引进上缺乏判断力,致使错过一些国外的优秀作家作品,没有起到桥梁的嫁接作用。“我们公司代理的几家出版社的发行,经常是那几个版本的文学名著,缺乏新意,很难在读者中引起反响。”王天成说。

  翻译水平不高甚至粗制滥造,是造成读者对于外国文学作品关注度低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中国的翻译界,自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先生提出“译事三难”之后,“信、达、雅”就始终成为中文翻译的标准。近年来,很多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不仅达不到“信、达、雅”的标准,甚至有的连“文通字顺”都达不到要求。“每个字都认识,但连成句却不知所云,这是很多读者对当前外版书的直观印象,零售市场的外版书越来越多,但好的译者却越来越少,堪称经典的译文已不多见。”王天成说。

  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也要从多方面来分析,一些出版机构为了降低成本,纷纷压缩翻译稿费而造成翻译水平不高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有一些出版机构,为了追赶市场热点,拼命缩短了翻译时间,让图书翻译质量失去了保障。“我曾经听说过这样的传闻,有一名出版商,为了追求出版速度,竟然在拿到原稿之后,召集了十几个人分章合作,一天就译出初稿。用这种速度去对待翻译作品,不仅不能出精品,甚至连原著的本意都无法表达出来。”

  此外,部分出版社还将出版的翻译工作转包给翻译公司,翻译公司再将接手的翻译作品分头寻找稿费低廉的翻译者来合作,甚至也有翻译公司从网上寻找“兼职翻译”进行作品翻译。在翻译者翻译之后,翻译公司再找到文字编辑等专业人士进行修改润色,这些文字编辑只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文字理顺,对文中翻译的准确性问题基本上没有太多关注。“当年傅雷先生翻译《约翰·克里斯多夫》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现在有的年轻人一两个月就可以翻译一部作品,在文学翻译领域不能拼效率,这是老一辈翻译家一直坚持的事情。”有翻译者认为。

  王天成说,规范文学作品的翻译制度的同时,还要适当提高翻译者的稿费标准,同目前畅销书作家的版税制相比,翻译者的翻译稿费则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也影响了很多具有专业水平的翻译者在译著时的积极性,目前国内图书翻译稿费在税前每千字80元人民币左右,如果再剔除缴纳的税费之后,真正到手的稿费并不多,这也是文学作品翻译工作吸引不了优秀的翻译人才的原因之一。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