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两天 ,“冷门”诺奖得主莫迪亚诺的书就要批量来合肥啦!记者了解到,在莫言之前,诺奖作品在合肥乃至全国市场销量平平。可以说莫言获奖让更多中国人了解了诺奖,让更多人关注诺奖获得者,最终推动了诺奖作品的销量,也肥了部分出版商。但是目前莫迪亚诺作品的数以万计加印,或许是横在出版商面前的一道陷阱。
莫迪亚诺最冷门 作品也最“缺货”
“有存货,量少,不是代表作,价格还比较贵。正等出版社加印,估计这两天就会到货。” 10月30日下午,安徽图书城总经理刘政屏摆弄着库存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精装版作品《缓刑》说,“这么薄薄的一本,30块钱。”据刘政屏介绍,莫迪亚诺获奖是今年诺奖最大的冷门,“大家都以为肯定是村上春树了,出版社提前加印了村上春树的书,书商也批量引进囤货。”
据了解,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多年来一直徘徊于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之上,但是“低调的陪跑者”,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11年曾翻译出版莫迪亚诺的《地平线》,但直到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前,初印的8000册尚有库存。同是莫迪亚诺的作品,2014年8月出版的《缓刑》,印数减少到5000册,销售仍然不温不火。
10月9日晚,诺贝尔文学奖新贵莫迪亚诺的名字从瑞典传到中国,一夜之间,情况有了变化。《地平线》《缓刑》的库存销售一空。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莫迪亚诺的《青春咖啡馆》加印5万册;2005年出版的莫迪亚诺小说《夜半撞车》,也加印7万册。上海文艺出版社则将在11月初和99读书人联合推出莫迪亚诺最著名的作品《暗店街》,起印5万册。
早早买了帕特里克·莫迪亚诺9本书版权的99读书人和7月出版了莫迪亚诺的《缓刑》的上海译文出版社被业内认为是未来诺奖销售大战的赢家。其中上海译文的行动最猛,决定为他们得到珍贵版权的《缓刑》和《地平线》分别加印9万册,10月下旬出炉——2014年7月出版的《缓刑》和2012年出版的《地平线》,首印都是五六千册。
押宝莫言夺诺奖 曾让出版商大赚
合肥诺贝尔文学奖图书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2012年,刘政屏回忆,当年国庆长假后上班第一天的10月8日,他注意到莫言的赔率已经与村上春树持平,就通过业务员找到莫言作品版权所有者上海文艺出版社,有多少货都发给安徽。“出版社的库存书都被翻出来给我们了,80多包啊!出版社都乐开花了。”
事实证明刘政屏的判断是准确的,11日晚上,莫言胜出,全国的书商都在找莫言的书,却发现仅有的莫言作品尾货已经全部来到了合肥。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16本一套的莫言文集,安徽图书城卖出了几百包,以本计算,有上万本。据介绍,其中卖得最好的是618元每套的莫言文集,这套全集有“第一套有诺奖标志的莫言文集”之称, 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记者了解到,在全国市场,根据亚马逊中国盘点的2000年至2013年共14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的销售表现,在总销量前100名榜单中,莫言的作品占比近50%,共有40多个作品入榜。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作品的销量比获奖前一个月上涨了整整33倍。
“销量意味着利润,书商在其中饱尝甜头。”入行多年的书商蒋小超分析认为,在此之前莫言的作品并非畅销书籍,至多也只是常销书籍。但奖项公布后,莫言的图书销量出现井喷式增长,率先发起进攻的是各大电商平台的图书频道,借助网友对莫言作品的关注,纷纷发起营销活动,迅速展开“莫言争夺战”。各大电商图书频道纷纷挂出了莫言的大幅宣传照,闪电般推出莫言专题促销页面。 以当当网图书销售数据显示为例, 诺奖公布一周内,莫言的代表作品《檀香刑》、《红高粱家族》等日销量增长超过以往20倍,每天销量超过万册,大多数书籍已经处于缺货阶段。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热销的同时,莫言作品价格也水涨船高,据一淘网数据显示,诺奖公布一周内莫言图书价格涨幅达到10%-20%。以《蛙》为例,全网的平均价格是19元,较两周前的平均价格16.2元大幅上涨。惠惠购物助手统计则显示,京东的莫言图书涨价比例达到79%,亚马逊中国是37%,当当网为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