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平: 人人都有自己的昆德拉

    晶报:我们都知道昆德拉虽是捷克裔,但他后期主要是用法文写作,而这本《庆祝无意义》的首个版本却是意大利文版,并且在去年11月很低调地在意大利率先面世,半年后才推出法文版以及展开全球出版进程。昆德拉为什么会这么做?

    赵武平:为什么先交给意大利出版?我并没有问过作者本人,基本上所有出版他作品的出版社,都墨守一个原则,那就是尊重作者的决定。每一个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考虑和安排,都有他无懈可击的理由。作者不愿解释,那就不妨顺其自然。当然,不少人也听说过,《身份》1998年出版的时候,作者对于法国书评界的批评不以为然,于是在《无知》完成后,先是在2000年出版了西班牙语本,接着出版了意大利和英文版,最后才允许法文版印行。而这一次《庆祝无意义》也是先于2013年11月在意大利出版,然后于今年4月在法国出版,中译本是第三个版本,美国版要到2015年才会出版。

    晶报:上海译文出版社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翻译引进昆德拉的作品,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中国读者。作为昆德拉作品集的策划者和运作者,很想请您回忆一下上译社多年译介昆德拉的旧事。

    赵武平:从2002年第一次和作者见面,到2005年《无知》的出版,这中间我和作者就翻译文本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的传真通信,累加起来二三百页是有的。对我个人而言,昆德拉对中国翻译家与出版社编辑的尊重和支持,是所有参与16部昆德拉作品中文版出版工作的编辑莫大的欣慰。

    晶报:据我所知,上海译文出版社接下来将推出全新装帧设计的昆德拉作品集,这套作品集在文本上有没有一些修订或 “惊喜”?

    赵武平:从2003年第一批4种昆德拉作品中译本出版以来,作者认可的16部作品已经全部翻译出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译本存在的瑕疵,也在文集新版的校订中,得到了仔细的核定和校改,比如昆德拉的文论集《被背叛的遗嘱》,责任编辑和译者共同努力,在部分正文和注释方面,都作了很大的调整。

    晶报:很长一段时间里,昆德拉都是诺贝尔文学奖夺奖呼声较高的作家,但近年来这种声音似乎有些式微了,似乎被大众遗忘。这位老人如今已经八十有五了,您认为他还有望获得诺奖么?

    赵武平:诺贝尔奖的话题,也是每一次我参加法兰克福书展之后,在巴黎见到作者时必谈的内容。不过也仅是随口说说而已,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讨论。昆德拉当然会留意这个奖项的选择,但是不是颁发给他本人,似乎他并不在乎,毕竟他已经年届耄耋,他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已经有目共睹,有没有一项新的奖项给他,其实意义并不怎么大了。诺贝尔奖永远是一个谜,它会颁发给耶里内克、凯尔泰斯或者赫塔·米勒等获奖前知名度甚低的作家,也不回避多丽丝·莱辛和勒克莱齐奥这样声名卓著的大作家,那么将来颁发给昆德拉,也不是不可能的,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晶报:最后一个问题,您怎么评价昆德拉?

    赵武平:昆德拉作为当代世界文学的杰出代表,近几十年来始终与主流文坛保持一定距离,从来不凭空发表议论,坚持完善和实践自己的小说美学理论,二十年来持续不断推出新作,的确令人尊敬和钦佩。

    注:赵武平,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世纪新文本出版中心总编辑。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