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密码与无意义

    朋友总是先问我在译什么,然后再问读什么。大多数情况下,我译什么的同时总是围绕此书的作者和其他人对他的评论读些什么。

    我读第一遍较快,忙着知道情节发展。第二遍细读精彩篇章,接下来就是前后翻动浏览了。我一直认为译者应该是最仔细的读者。比如二十万字的一部书要译上半年多,其间反复看,普通读者决不会花半年时间去读一部篇幅中等的书。当然一边译一边读与一般的读还是有点区别的。我想阅读方式不同,理解或许也有所不同。

    我不是博览群书的人,今年我只是完整地读了三部书。第一部是《迷失的人》,还是我从去年开始的跨年度阅读。作者阿明·马洛夫是黎巴嫩裔法国人,生于1949年。1975年移居法国,用法语写作的职业作家。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1989年在巴黎,一位阿拉伯青年向我介绍马洛夫写的《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书我没有看,书名与作者名字记住了。

    去年文睿出版公司约我译马洛夫的《迷失的人》,我立即接受了。时隔二十多年,阿明·马洛夫已是蜚声国际文坛的大作家了。1993年他的《塔尼奥斯的岩石》获龚古尔文学奖,2010年以其出色的文学成就获国际性的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2013年被选入法兰西学院,也是历史上第一位黎巴嫩裔的院士。但是他的作品在中国大陆还是第一次出版。

    《迷失的人》故事发生在地中海东岸地区,当前世界的冲突热点。人物是背井离乡已有四分之一世纪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他们原来是一群朝气蓬勃、有正义感的大学生。1975年战争爆发,他们被迫作出无可奈何的人生选择。留守,逃亡,移民或参加杀戮,原先以奥威尔、海明威、洛尔加为楷模的青年,都被命运打回到原来的身份,无法摆脱宿命的骚扰。在当今世界身份竟成了一个可以致人于死地的附加物!

    阿明·马洛夫是阿拉伯人,信奉天主教,反对一切极端主义,驳斥文明冲突的提法。说来也是,文明讲究的是宽容、理解、与人为善、和谐共处。是文明就不会冲突,会冲突的是野蛮、专制、虚妄。马洛夫在书中呼吁,不能鼓吹仇恨,把人类盲目引向一个再也无法回头的方向以前,必须对地球的未来有明确的认知,提出一个更成熟的看法。他还说上帝瞧着这块最早传播基督信仰的地方只会伤心和愤怒。这实在是近年来最令我感动的一部小说。

    第二部书是《以斯帖密码》。1946年10月6日,根据纽伦堡国际法庭的判决,纳粹战犯朱利乌斯被押上断头台,当绞索套上他的脖子时,他大叫:“犹太人满意了吧!这是1946年的普林节!”

    普林节也称普洱节,典出《旧约·以斯帖记》。二千多年前,波斯王亚哈随鲁选王后。隐瞒了自己犹太身份的少女以斯帖被选中。以斯帖的养父末底改不肯跪拜宰相哈曼,哈曼怀恨在心,得知他是犹太人,诳称为了国家安宁,唆使国王下令杀死境内所有犹太人。后经以斯帖恳求,又把末底改获悉有人要暗害国王的阴谋告诉国王。国王下令诛杀哈曼。十个儿子满门抄斩。那两天定为普林节,要犹太人记住他们逃过的种族灭绝危机。

    纳粹战犯的这句话第二天各国大报都有刊登,谁也不明白其中意义所在,成为二十世纪最令人困惑的隐语。另有一个蹊跷之点,以斯帖王后在哈曼十个儿子吊死后,为什么第二次再要求把他们挂在架上。法国作家贝尔纳·本雅明和约哈姆·佩雷合作进行一系列调查,从纽伦堡到耶路撒冷,从苏黎世银行到兰茨贝格监狱,一路追寻调查,《圣经》中的屠犹与第三帝国的最终解决方案是不是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一切几乎不可理喻的偶然性与巧合,难道竟是不可避免的天意?据作者说这部书的人物与情节都是现实中存在的。

    吸引我的不是偶然性与巧合。而是在阅读中隐约感觉作者在提的是另一个问题:纳粹的兴起,屠犹思想自古存在,当时无人能够破除密码,终于出现了最终的解决方案。当今世界如果再有极端分子形成气候,人类是不是可以避免这样的浩劫?

    今年年初,上海译文出版社拿了米兰·昆德拉的《庆祝无意义》来约我译。以前都约译几十年前的作品。根据新稿子翻译,原作与译作几乎同步出版,这在我是第一次,也标志今天翻译出版事业兴旺健康。

    以前我译过部分《被背叛的遗嘱》,登在杂志上,后又译《》,对昆德拉的文笔风格还是有点熟悉的。《庆祝无意义》说不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几段情节,当前与过去,似有根线串联起来。我可以作这样的比喻,这是一幢大楼,出入通道很多,在各个房间发生一些与过去和未来都不密切的事。犹如生活中的日常琐事,谁都看出点什么,也看不准究竟是什么。于是大家可以有N种理解。的确评论也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庆祝无意义》中译本出版后,可以看出昆德拉在中国的号召力依然不减当年。他使用的语言依然那么俏皮平易。还有也很实在。我相信这几句话完整地反映了他目前对人生的看法:“无意义,我的朋友,这是生存的本质。它到处、永远跟我形影不离。甚至出现在无人可以看见它的地方:在恐怖时,在血腥斗争时,在大苦大难时。这经常需要勇气在惨烈的条件下把它认出來,直呼其名。然而不但要把它认出来,还应该爱它——这个无意义,还应该学习去爱它。”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