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希 人生要留下些痕迹

    3 “翻译是一种感觉,也就是找出文字背后的东西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周克希应译文出版社之约,重译了《基督山伯爵》和《包法利夫人》。当时,他已是华东师大数学系的副教授和教研室主任。然而,出于对文学的兴趣、对前辈译者的心仪和翻译的热爱,周克希在知天命的年龄想到了改行。“回想起来,触动我的是一句言者无心的话。”周克希回忆,当时,他在华东师大的同事张奠宙对他说:“人生要留下些痕迹。”周克希义无反顾地决定改变下半生的人生轨迹。

  50岁那年,周克希改行进了译文出版社,投入外国文学的编辑与翻译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人生。“翻译是一种感觉,也就是找出文字背后的东西的过程。”周克希说,翻译的所谓甘苦,往往就在寻寻觅觅中。有一段时间,他的床边总放着纸和笔,半夜醒来突然想到一个合适的词或句子,马上摸黑写下来,第二天清晨看着歪歪斜斜的字,心里充满欢喜。

  采访周克希,不得不说他翻译的名著《追寻逝去的时光》。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周克希就受译林出版社之邀翻译这部小说的第五卷部分。“那是接受一种挑战,大家都说难,我就想试一试。”20世纪末,周克希再次有了翻译普鲁斯特的雄心:“我一个人来翻会不会更好些呢?”朋友的鼓励让他跨出了尝试的步子,他译了最有特色的第一卷、写得最美的第二卷,还译了涉及文学艺术内容最多的第五卷,并将自己翻译的版本取名为《追寻逝去的时光》。

  4 “这件事,做起来一定会有重重困难。若要做成它,首先还得要有颗平常心。有了平常心,才可能走得更远。”

  之后,周克希渐渐萌生一个想法,这部七卷本的小说,不妨有个选读的译本。“阿纳托尔·法郎士是普鲁斯特年轻时极推崇的作家。1919年,普鲁斯特的《在少女花影下》(《追寻》第二卷)参评龚古尔奖,当时已75岁的法郎士表示不想读这本书,他叹息道:‘生命过于短暂而普鲁斯特太长了……’”周克希说,我们当下的社会,各种压力更大,跟普鲁斯特的长卷相比,我们的生命似乎更短暂。如果能编一个《追寻》选读本,选取原作中的片段,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然后用“串联词”把它们串联起来,把故事脉络和人物关系交代清楚,也许能让更多的人有兴趣、有时间、有勇气读它,让更多读者领略普鲁斯特到底好在哪里。如今,周克希已开始和社科院的“普学家”涂卫群一起着手编译选读本,“这件事,做起来一定会有重重困难。若要做成它,首先还得要有颗平常心。有了平常心,才可能走得更远。”周克希说。

  如今,周克希还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小孙子今年3岁半,爱看童书,于是,周克希翻译了一套“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绘本”。目前,他还在应约翻译《福尔摩斯探案集》,“还不觉得自己很老,翻译使我感到人生更充实,更有意义。”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