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代价

  读完这本书,心情未免沉重。
  首相在街上被人捅死了。没有保镖,没有先兆,就这样轻易地倒在了血泊之中。
  一个为追求正义、自由、平等、民主、反抗强权等理想而且以民选方式获取政权且认真一以贯之而获得民众爱戴的政治领袖,倒在了仇杀的血泊之中。倒在了理想的实现与巨大的现实利益势力的冲突之中。
  谁说没有先兆?被仇恨包围、被仇杀笼罩的阴影一直在首相的心里。但,这是一个政治家应该承担的责任,既然追求的目标是自由平等,既然这一片土地正迈在目标的过程中,代价再大也是需要承担的。
  《仇恨》从内在联系上可以看作是埃斯普马克“失忆的年代”系列之四《忠诚》的姐妹篇。但给人造成的悲凉是一致的。《忠诚》告诉人们乌托邦本身会滋生其反面的要素甚至走向其反面,而《仇恨》则告诉我们现实的残酷和理想某种必然的悲剧性的命运。
  “唯一能确定的是仇恨:是种种暗示和影射,是泼污水吐唾沫,是无休止的嘲弄和辱骂,是能深入到木头和墙壁里的抹黑和中伤,所有这些都证明仇恨依然存在,而且还有的是时间继续存在下去。……仇恨就是我的王国。”这是首相的预感,也是他时刻面对和迎接的现实。“最该死的是,当我们全都失去了记忆,当所有的线索都已经不见,当所有的寻找到和解或者至少是保护自己的可能性全都消失的时候--还是有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那些会仇恨的人,白天黑夜都在仇恨,从来不给他们的仇恨任何被那些力量擦掉的机会,虽然那些力量能让其他的一切都凋零消失。仇恨是非常巨大的记忆。在没人还能记住什么东西的时候,只有仇恨还有记忆。有一种巨大的毫不留情的仇恨,紧盯着我,从来不会让我逃出它的眼睛。”
  这几乎是人类的宿命。
  仇恨是什么?是魔鬼。是什么都会失去记忆但在心中深处依然会涌现出来的心绪,是只要人类存在、只要有利益冲突存在就会伴随始终的存在。这真是让人感到无语甚至绝望的事情。
  但明白了这一切的男主角还是勇敢地面对,时刻迎接着“死神”降临的这一天。是什么支撑着他?这一刻,我想到的是为人类赎罪而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想来,首相也有类似的情怀吧?事实上,他也有被他的国民拥戴为圣人的感觉,虽然,他清楚地知道:“这些奇迹在我周围散布开了庙堂的那种甜得发腻让人恶心的香烛气味,反而让我揪心。圣人的传奇故事会要求一种烈士式的死亡,而每一个这类的传奇插曲都会让这种死亡的结局更加接近。”
  一个首相倒下了。一个为理想为民众的领袖倒在了误解、仇恨和永远存在的利益冲突中。这也许是人类前行必然要支付的代价。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问一问自己:有时候,自我放大得是不是有些没有边界了?倘若我们能够多注重一些内里的完善,少追逐一些外在的东西,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些爱心,少一些仇恨。多一些超越,少一些功利。
  这样的世界也许是乌托邦,但仍然值得期待和争取。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