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金阁寺》:邪恶的诞生

    “让世界变形的,是行动”

    真实事件中的小和尚为何烧毁金阁,人们并不十分清楚。无论如何,金阁被烧毁引起日本甚至世界的震惊。一般人对此行为都表示痛心和谴责,而三岛却对火烧金阁的动机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小说中,三岛把金阁描述成为与战败后的日本对立的形象。金阁没有在空袭的战火中化为灰烬,也正因为有大量像金阁这样的著名历史建筑,美军从未空袭京都。相反,在沟口看来,“战乱和不安,累累的死尸和大量的血,丰富了金阁的美”。战争结束后,到处是死亡气息和悲凉气氛,惟有金阁“从未曾显示过这样坚固的美!它拒绝所有的意义,它的美从未曾显示过这样的辉煌”。沟口认为,“由于战败的冲击,民族的悲哀,金阁显得更是超绝非凡”。坚固辉煌、超绝非凡的金阁,对一败涂地、满目疮痍的日本来说就是巨大的讽刺。一向自认丑陋的沟口感叹道:“然而没有比金阁更远离生命、更像污辱生的美了。”他已到了对金阁忍无可忍,非除不可的地步。

    三岛还给沟口火烧金阁的动机增加了极其壮烈、豪迈的成分。沟口的行动并非只是出于个人救赎,而是为了改变整个世界的现状。他心想:“假使金阁被烧掉了,这帮家伙的世界将会被改变面貌,生活的金科玉律将会被推翻。”下面这段话更显出他视自己为救世主:“6月25日,朝鲜爆发了动乱。世界确实在没落,在毁灭,我这种预感果然应验了。我必须赶紧行动。”“让世界变形的,是行动。只能是行动啊。”在一般读者看来,沟口的脑子已经不清楚了,完全处于发狂状态。可当今的一些恐怖主义者,不也以为自己的恐怖行动是圣战,是在改变现状,甚至是在拯救世界和人类吗?

    发表《金阁寺》14年之后,三岛本人也终于采取了行动。1970年11月,他试图发动自卫队兵变,胁迫议会推翻有不准拥有军队等规定的日本宪法。事败后,他切腹自杀。三岛的政治理念,为大多学者所不齿。不过,他的《金阁寺》,以其非凡的想象力,多层次的象征意义,复杂的思辨色彩和对人性恶的深刻解剖,已成为文学经典,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