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庄严的寺庙让出家人不举?

    昨天我们说到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讲到当年的真实事件,也就是放火烧掉金阁的金阁寺里面的小僧人。他为什么要烧掉金阁寺?是不是因为他很恨它呢?恰恰相反他对它是太过执着了。

    在三岛由纪夫的笔下,《金阁寺》对这个年轻的小出家人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存在。这个年轻人他从小就听他父亲说,世界上没有比金阁寺更美的东西。而他由于自己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丑陋,于是他用更大的力气去投射想象中的金阁寺,哪怕他还没有真的见过金阁寺以前,他心目中就已经被它的影像,它的形象给充满了。后来真的终于见到金阁寺甚至住进去之后,慢慢被一个建筑物左右了他的整个人生走向。

    为什么要烧掉它呢?那是因为慢慢地他跟金阁寺,我们看看这座金阁寺,他跟金阁寺之间的关系变成你死我活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个出家人每次有机会跟女人发生性关系的时候他都不举,他都没办法搞下去,为什么呢?每当那一刹那他心目中就会浮现金阁寺的模样,而那个模样太美太庄严了,完全像水晶一般压在他的心头,阻碍了他作为人的种种欲望、本能跟乐趣。

    到底金阁寺为什么会对他造成这样的影响?金阁寺又是美到什么地步呢?这是三岛由纪夫的小说最有魅力的一点。我记得念大学的时候念的是哲学,很多念哲学的同学都很沉迷三岛由纪夫。那是因为他的小说有一种相当浓厚的哲学说理的味道,而在《金阁寺》里面,他探讨的无非就是美学上的课堂,用各种角度去写金阁寺,不只是在写金阁寺这个建筑物,其实是把它当成美的象征,处理了什么叫做美跟人生的关系、什么叫做美的抽象跟现实、什么叫做美的永恒与刹那等等不同的面向。

    我们就发现为什么同样一座建筑物金阁寺,如果三流的作家去写说它怎么美可能就是陈词滥调,但是三岛由纪夫却能够出手不凡地写它。比如我们来看看,这里面就说到,他注意到金阁寺的屋顶有一只凤凰,他怎么写呢?他说“我还想起那只挺立在屋顶端上,长年经受风风雨雨的镀金铜凤凰,这只神秘的金鸟不报时也不振翅,无疑完全忘记自己是鸟儿了,看似不会飞。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别的鸟儿在空间飞翔,而这只金凤凰则展开光灿灿的双翅永远在时间中翱翔,时间拍打着它的双翼,拍打了双翼之后向后方流逝了,因为是飞翔凤凰只要采取不动的姿势,怒目而视高举着双翅翻卷着鸟尾的羽毛,使劲岔开金色的双脚牢牢站稳这样就够了。”

    接下来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金阁本身,“它度过了无计其数的茫茫黑夜,这是永无止境的航行,白昼这艘奇异的船佯装抛向了锚,让许多游人参观,天刚擦黑就借助四周的黑暗扬起风帆似的屋顶启航了。”这个“航程”当然是时间的航程,他用这样的角度去形容金阁是如何的永恒,它贯穿了几百年保持同样的样貌,上面的鸟儿不会飞,但是它在时间中“航行”。

    我们又可以来注意一下,他用另一个角度继续探讨金阁,他讲到二次大战日本战败的时候,“是年夏天金阁以不时传来战败悲痛消息、黑暗状态作为诱饵,显得更加生动和辉煌”,为什么呢?这里面这么讲,他说“战乱和不安,累累的死尸和大量的血丰富了金阁的美,这是自然的,因为金阁本来就是由不安建成的建筑物。”为什么说它是不安呢?我们一般都说金阁寺的三层的建筑,是三个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怎么可能搭在一起显得好看呢?他说三层的零乱设计无疑是探索一种不安结晶的模式,自然形成如此的模样,要是用一种安定的模式,那么金阁寺就不可能承受那种不安而早已崩溃,这是毫无疑问的。也就是说应对现世的紊乱、战乱和不安,这种美他用一种独特的方式结构来处理。

    终于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他为什么烧金阁,他很希望金阁遭到美军的空袭而毁灭,为什么呢?要是万一金阁是不会毁灭的,他就发现它超脱了我的形象,超脱现实世界,无缘于任何种类的变化。金阁从未曾显示过这样坚固的美,它拒绝所有的意义,它的美未曾显示过这样的辉煌。

    他想“金阁同我断绝关系,这样子一来我和金阁共存在同一世界里的梦想崩溃了。”为什么?因为人是会死的,但是它居然永远存在,它没有被炸毁过,怎么行呢?它简直是一个非常永恒的美的结晶,而且它还阻碍了他跟现实世界的沟通。就像我们讲的一样,它让他没办法享受到性爱的乐趣,每次要搞都想到金阁。

    他注意他的好朋友,昨天讲的也有残疾问题X型脚的柏木,有一天晚上带来一支箫来金阁寺找他,跟他说要教他吹箫。他发现这个朋友虽然残疾虽然丑陋,但是却能吹很美的小箫,吹的曲调美妙动听尽管有月色那样的背景,他却认为难道不正是因为他有双丑陋的腿的缘故吗?为什么,因为他的身形丑陋所以他把力量贯注在音乐之中吹出来。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