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艺术史学家迈克尔·苏立文的著作《中国艺术史》,近日由世纪文景出版简体本。这部为西方人介绍中国艺术、影响颇为深远的作品,终于与大陆读者见面。
影响:西方人借此书了解中国艺术
半个世纪前,《中国艺术史》英文版以《中国艺术简介》的名称在西方出版。它最初的读者,是面向对中国艺术毫无了解的西方读者。它在问世几十年来,一直被牛津、耶鲁、普林斯顿等最高学府作为经典教材并多次再版。苏立文在此书中,将中国艺术的不同门类——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点,清晰、细致、全面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他不仅全面论述了中国艺术的特点本身,而且着重于艺术与历史的结合,将中国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置于宏大的历史叙述之中,书写出纵贯5000年的中国艺术演进脉络。
变化:历次版本更新很惊人
虽然影响深远,《中国艺术史》毕竟成书至今已数十年,现在出版的意义是什么?在该书译者、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坚看来,全书虽篇幅不大,历次版本在材料和认识的更新上表现出的与时俱进却很惊人。“材料的处理非常精当,章节紧凑且全面,从教材的角度看,堪称杰作。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其价值在于介绍了艺术史的观察和研究视角。”
徐坚告诉南都记者,他从2011年夏天开始翻译《中国艺术史》(第五版),耗时半年完成翻译。他认为,翻译不免有风险。“首先,我无法确保自己的文风跟苏先生的文风一致,只能尽量一边揣摩原意,一边遵从本土化原则。‘达’和‘雅’是我所努力追求的,但仍不知究竟实现了几分。”他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翻译就是写作过程,而且是带有高度限制性的写作。
《中国艺术史》是继《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们》之后,苏立文在中国出版的第二本著作。据了解,苏立文另一艺术著作《东西方艺术的交会》也即将在内地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