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深晚书评”做过一期“你读过的那些后悔书”专题,很受欢迎。本期我们受豆瓣网友“卡萨尼诺”发起的“晒好书,求再版”活动启发,逆转思维,准备找找那些已经绝版、却值得通过再版来抢救的好书。因为总有一些好书被时间、被出版社遗忘,走向绝版直到消失,偶尔在旧书店才能觅到踪影。但哪些书值得“重来”呢?
止庵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前,首先说明了一个“道理”:阅读是件特别私人的事儿,太个人化的东西有没有必要重印?可能你去图书馆找来读就行了,不一定要重印。出版社不听你的推荐还好,听你的去重印,书卖不出去,还得赔一大笔。“再版”既是一个文化行为,也是一个商业行为,咱们说一本书值不值得重印,这个前提一定要解决。在记者的电话采访中,止庵老师推荐了5本书,都是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上的,选得精彩,评得更是精到。
而“说书人”史航在记者发出采访邀约后,便在微博上先征求网友意见。他表示,《史航说书》已200多期,将近一半都是旧书,多数他都希望再版。希望重印,让文学地图再次破空而至,徐徐展开。他觉得记者给他“规定”的5本书太少,最后推荐了9本书,因篇幅所限,点评虽简单许多,仍颇具幽默智慧的“史航风格”
著名学者止庵:当年影响我很深的书
1、马克·斯洛宁
《苏维埃俄罗斯文学》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深,与我从前接受的“苏联文学史”完全不一样。我买的是上海译文社1983年版,当时定价1.4元。该书介绍了好多当时让我们觉得“陌生”的文学大师,评价深刻、准确——例如索尔仁尼琴、茨维塔耶娃、巴别尔、曼德尔斯塔姆等,像巴别尔的名字,在读该书之前我听都没听说过。这本书堪称文学史的典范,迄今为止,书写苏联文学史的书均没有超越这本,就像让你把眼睛的鳞片揭了下去,重新认识了一段真的文学史。
2、康诺利、伯吉斯
《现代主义代表作100种现代小说佳作99种提要》
书目类的作品往往是最难写的,这是我看过的写得最好的书目。该书的内容1983年、1985年曾在《世界文学》连载过,译者之一就是李文俊,后来漓江出版社1988年出了单行本。本书介绍了1880年至1950年70年间法、英、美现代主义代表作100种,和自1939年至1983年45五年间近百种小说,一一作了六七百字至千字的点评,极其精到。
3、卡彭铁尔 《人间王国》
古巴作家卡彭铁尔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第一人,《人间王国》便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第一本书,写法一点不比《百年孤独》差。卡彭铁尔影响了略萨、马尔克斯,“神奇的现实”就是卡彭铁尔的发明,要想对魔幻现实主义追根溯源就在这里了。《人间王国》曾载于《世界文学》1985年第4期,但一直无单行本。
4、福楼拜《布瓦尔和佩库歇》
这是福楼拜写的最后一本书,因他的突然辞世而中断。福楼拜一生最后十年几乎全部用来写这本小说,这是一部关于愚蠢与无知的百科全书。本书也无单行本,曾收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福楼拜小说全集》,但也被“埋”在全集里了。
5、罗歇·尼米埃 《蓝色装甲兵》
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了这部小说,此后便无再版。这是一本“写得太好”的当代文学作品,尼米埃以一个大兵的口吻,把战争写得神采飞扬,甚至超越了海明威的战争小说。
“说书人”史航:我期待的再版书
1、林鹏《咸阳宫》
华语长篇历史小说第一人,第一书。永远无可替代。中国历史的童年,被这样忧愤而智慧地记录了。
2、肯尼斯·格雷厄姆《骑士降龙记》
作者写过《杨柳风》,译者是最可信任的任溶溶。一条爱写诗、爱耍杂技、爱当宠物的龙,却被视为恶龙,心软的骑士要来结果他性命。好心肠的当地男孩运筹帷幄,大家合演一出好戏,集体融入了自以为是的人类社会。
3、毛姆《英国间谍阿兴登》
毛姆的冷门小说,却最有噱头。当过间谍的毛姆,在《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大使阁下》、《奸细》等6个独立篇章里,刻画人心的彷徨无助,命运的曲折离奇,一卷在手,你就有了一个玩不腻的魔方。
4、《哈尔斯曼摄影艺术》
摄影家对采访对象充满洞察力的描述,让图文对照的阅读别具乐趣。他对萨特、梦露、达利乃至丘吉尔的卓越刻画,都配得上那人自身的卓越。
5、马克萨兹尔曼《幽默的中国人》
讲述了一个美国佬1982年在长沙医学院求学的一段经历。我认为这是外国人写中国当代写得最好的书,细腻、友善、充满弹性,明朗而通达,作者和读者都没有任何负担。
6、张辛欣、桑晔《北京人》
最早的,也是至今为止最好的口述实录文学。没有任何廉价噱头,就是客观记录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百个中国人的心事和命运,这种记录之所以客观,因为讲述者和记述者拥有同样的善意和柔情。
7、秦瘦鸥《劫收日记》
创作时间,是在清末的《官场现形记》与时下的《国画》之间,兼具两者优点,以抗战后接收大员的捞家视角,点破一切堂皇郑重之后的鬼鬼祟祟。人情世故从没被刻画得这么生动,又这么可憎可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