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卢泰宏先生终于答应将他的新著《行销中国——2002中国行销报告》交由香港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内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此之前,香港、台湾等地数家出版公司纷纷热情争夺卢的出版权。这意味着,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一位内地学者先后有三部重要著作在日本(日文版)、香港、台湾(中文繁体版)等地付梓并获广泛赞誉,改写了中国营销学“只有引进、没有输出”的历史记录,也让海外读者首次正式从文献上,完整把握内地市场复杂诡秘的转型营销环境,以及进行中的营销转型脉搏。该书系列堪称中国自十四大以来最重要的营销学著作。
尽管有了去年《营销在中国——2001中国营销报告》热销大中华圈的基础,02报告仍做到了超越读者的期待。除在跟踪中国营销的基本资料方面继续了第一本的做法外,02报告活脱脱又是一副崭新的面孔,创新之处渗透全书。后者的视野更广阔,延伸到制造业之外的重要行业领域;展示了媒体营销、体育营销、城市营销等领域的营销创新;突出了营销战略的层面,特别扫描分析了资本并购、市场机会与进入战略等;发展了营销新结构,“领跑品牌战略”加“挑战品牌战略”更生动地反映和分析2001年中国市场代表性的竞争策略;新设立年度标杆个案,特别增加了挫折案例和精选加入了香港、台湾营销个案等等。
近年,卢教授的学术创新和学术成果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5月,卢教授创立“中国营销中心(CMC)”,本着“以知识创新推进中国营销”的使命,开创了“营销在中国”系列研究工作。2001年5月出版《营销在中国——2001营销报告》,2002年1月又推出《跨国公司行销中国(上、下)》,在短短数月里,销量突破十多万册。学术著作获得学界和业界双重丰收,实属难能可贵。前者最终由时报国际出版台湾版,株式会社日本能率协会(JMA)综合研究所(隶属日本最大的经营管理专业组织日本能率协会集团)则购得日文版权;后者由香港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海外中文繁体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内地中文简体版。卢教授以他的卓越的洞察力,从环境、战略、策略、产业、企业等多角度、多层次对中国营销体症做出判断和分析,在巨量的数据、事实和个案的基础上对中国营销问题进行聚集形成高浓度“知识”,着实为在中国成功进行营销贡献了一把金钥匙。海外市场趋之若骛也就在情理之中。
在长期的营销研究中,卢教授的学术主张十分鲜明,呕心沥血地践行“需要吃透西方理论方法又深入解读本土市场,进行西方营销理论方法的中国本土化创新”。1996年卢先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资助,开创了品牌管理在中国的研究。6年来,我们目睹了中国本土许许多多大公司开始从名牌意识迈向专业化品牌管理,中国企业营销的进步和跳跃映照了理论成果的巨大社会价值。因对“知识创新推进中国营销”做出的有目共睹的贡献,卢教授获得了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赞誉和尊重。2001年10月,菲利普·科特勒亲抵上海,把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全球“营销理论贡献奖”(Kotler Marketing Award-Theory)首次也是唯一地颁给了这位中国大陆学者。这意味着当代中国营销学开始与世界对话。
|